《一枝花·咏喜雨》
时间: 2025-01-11 10:06: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枝花·咏喜雨
—— 张养浩 〔元代〕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
祈下些值金值玉雨。
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
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
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
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
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
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
我也不枉了受天禄。
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
只落得雪满头颅。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
赤子从今罢叹吁。
只愿得三日霖霪不停住,
便下当街上似五湖,
都渰了九衢,犹自洗不尽
从前受过的苦。
白话文翻译
我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心力,
恳求天降一些金银般的甘霖。
数年来我空自盼望,终于等来了这场雨,
滋润了干枯的土地,喜看万物复苏如春。
却恨流离失所的百姓仍在路上,
无奈地抛弃家业,远离故乡。
梁州的百姓恨不得把野草翻成粮食,
河里的沙子都想变成金珠。
即使千家万户都富裕了,
我也不觉得自己白受了上天的恩赐。
眼看着灾难让我无处可去,
头上只落得满是白雪。
最后感谢上天的帮助,
从今以后不再叹息。
只愿这场雨能下个三天三夜,
让街道像五湖一样,
把九条大路都淹没,
也洗不去我曾经受过的苦。
注释
-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我尽了心力,为国家和人民操劳。
- 值金值玉雨:如同金银一般的珍贵雨水。
- 数年空盼望:多年白白地等待。
- 唤省焦枯:唤醒干枯的土地。
- 恨流民尚在途:可怜流离失所的百姓仍在路上。
- 梁州:指的是梁州地区,古时以农业为主。
- 雪满头颅:形象地描述了饱受苦难的状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养浩,元代诗人,字士纯,号山樵,山西平阳人,擅长诗词,尤其在元曲方面有较高成就。他的作品常关注民生,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喜雨的描绘,反映了人民对丰收和安宁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对流民苦境的深切同情。
诗歌鉴赏
《一枝花·咏喜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以“喜雨”为背景,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自然的感恩。开头部分,诗人用“用尽我为国为民心”来表明自己的情怀,接着祈求天降甘霖,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责任感。然而,尽管雨水滋润了干旱的土地,诗人却感到流民仍在途,家业被抛弃,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悲哀。
诗中的意象丰富,通过“金值玉雨”“野草翻腾做菽粟”等形象,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现状的无奈。尤其是“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深刻地描绘了诗人对灾难的无助感,最后的“只愿得三日霖霪不停住”则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期盼与渴望,象征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表达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大自然的感恩,也有对人间疾苦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达了诗人为国为民的决心和愿望,期待丰雨。
- 第二联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雨水的到来带来的欣喜。
- 第三联揭示了流民的困境,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悲哀。
- 第四联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渴望。
- 尾声则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感恩,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执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值金值玉雨”比喻雨的珍贵。
- 夸张:如“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渲染人们对生计的迫切需求。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有明显的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喜雨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激,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苦难与人们的渴望,展现出诗人对故土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喜雨: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流民:体现社会苦难与人道关怀。
- 金珠:代表富饶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 雪满头颅:象征着饱经风霜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希望天降怎样的雨?
- A. 甘霖
- B. 暴雨
- C. 雪
-
诗中提到的“梁州”是指?
- A. 一个城市
- B. 一个地区
- C. 一种农作物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 A. 希望雨停
- B. 希望雨能持续
- C. 希望流民回家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表达了对雨的喜悦,但更侧重于自然对农田的滋润,而张养浩的《一枝花·咏喜雨》则更加强调了人间的疾苦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汉乐府》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