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山色楼》

时间: 2025-02-04 15:36:11

智仁予所乐,平湖仍对山。

神交鱼鸟外,兴移蒲柳间。

閒云捲幔入,落日棹歌还。

望海蹑星影,秋槎来碧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智仁予所乐,平湖仍对山。
神交鱼鸟外,兴移蒲柳间。
閒云捲幔入,落日棹歌还。
望海蹑星影,秋槎来碧湾。

白话文翻译:

我所喜爱的智慧与仁德,平静的湖面依然映照着群山。
与鱼和鸟的神交在于外,兴致则在蒲柳之间游荡。
悠闲的云卷入帷幕,落日的船歌再次传来。
我望着海面,轻踏星影,秋天的木筏驶向碧绿的湾口。

注释:

  • 智仁:智慧和仁德的合称,指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品质。
  • 平湖:指静谧的湖面。
  • 神交:精神上的交往。
  • 蒲柳:指蒲草和柳树,象征自然环境中的闲适。
  • 閒云:指轻松自在的云彩。
  • 落日: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
  •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象征悠闲的生活。
  • :轻轻地走。
  • 秋槎:秋天用的木筏,象征漂流与放松。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神交鱼鸟”可以理解为与自然界的深切联结,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克恭,元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他的诗歌受到前代文人影响,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吴克恭的隐居生活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愉悦,反映了元代文人追求高洁清雅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湖光山色楼》是一首描绘湖光山色之美的诗作,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与向往。全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清晰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开头两句,诗人以“智仁”作为自我追求,展示了其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平湖仍对山”则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宁静与美好,既有景,又有情。

中间部分“神交鱼鸟外,兴移蒲柳间”,表达了与自然的深切交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令人向往。而“閒云捲幔入,落日棹歌还”则通过优美的意象,将日落时分的宁静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最后两句“望海蹑星影,秋槎来碧湾”则是诗的高潮,描绘了星空下的湖面与秋日的悠闲,给人一种遐想的空间,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对远方与自由的向往。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智仁予所乐: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仁德的追求与热爱。
  2. 平湖仍对山:描绘湖面与山的相互映衬,形成自然和谐的画面。
  3. 神交鱼鸟外:与自然界的生物有精神上的交流,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4. 兴移蒲柳间:诗人兴致所至,游荡在自然之中,体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5. 閒云捲幔入:闲适的云彩轻轻卷入帷幕,形成宁静的氛围。
  6. 落日棹歌还:夕阳西下,船上的歌声再次响起,增添生活的情趣。
  7. 望海蹑星影:诗人仰望星空,轻步在湖面上,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
  8. 秋槎来碧湾:秋天的木筏驶向碧绿的湾口,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生活的惬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智仁”比喻理想人格。
  • 拟人:如“閒云捲幔入”,赋予云彩以人的动作,增加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的对称与平衡上体现了古诗词的对仗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描绘了诗人追求智慧与仁德的理想,表达了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光:象征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
  • 山色:代表稳重与高远,体现自然的伟大。
  • 鱼鸟:象征自由与灵动,表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美好回忆。
  • 秋槎:象征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智仁”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追求的品质
    C. 自然的美好

  2. “平湖仍对山”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A. 繁华的城市
    B. 寂静的湖面与高耸的山
    C. 热闹的市场

  3. 诗中“落日棹歌还”的意象表达了: A. 对过往的怀念
    B. 生活的惬意和悠闲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吴克恭的《湖光山色楼》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对于自然美的描绘,但吴克恭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亲密交往,而王维则更多体现了隐逸生活的境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吴克恭研究》
  • 《古诗词鉴赏要点》
  • 《中国古典诗词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