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访韩司空不遇
作者: 李嘉祐 〔唐代〕
图画风流似长康,
文词体格效陈王。
蓬莱对去归常晚,
丛竹闲飞满夕阳。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我在寻访韩司空的时候未能相遇的情景。画作和风格都如同长康(即王维的作品)那样清雅风流;而我在文词和格调上也效仿陈王(即陈子昂)。然而,蓬莱的归途总是显得遥远而晚归,丛竹在夕阳下闲散地摇曳飞舞。
注释:
字词注释:
- 风流:指诗文的风雅和气韵。
- 长康:王维的字,意为长安的康乐,形容风雅的诗风。
- 文词体格:指文章的结构和风格。
- 陈王:指陈子昂,以其文采和气度而著称。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理想的归宿或梦想的彼岸。
- 丛竹:指一片生长茂密的竹子,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闲适。
- 夕阳:傍晚的太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典故解析:
- 长康和陈王均为唐代著名的诗人,前者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后者则因其高远的志向和才华受到后世推崇。
- 蓬莱常用于形容理想的境地或超脱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此典故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嘉祐,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甚详尽,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嘉祐寻访韩司空而未遇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理想境地的向往,反映了唐代文人的交游情感和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头两句“图画风流似长康,文词体格效陈王”,诗人以王维和陈子昂作为对照,表达了自己在艺术上的追求与向往。通过高雅的比喻,诗人将自己的风格与这两位大家相提并论,显示出他对文艺的热爱和追求的态度。
后两句“蓬莱对去归常晚,丛竹闲飞满夕阳”,则转向了对人生无常和逝去时光的感慨。蓬莱象征着理想而不可及的生活,诗人在夕阳的映衬下,感受到归家路途的漫长与孤独。丛竹的闲散飞舞,则增添了一种宁静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淡泊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思念,又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气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图画风流似长康:用“图画”来形容自己的诗文,如同王维那样清新脱俗。
- 文词体格效陈王:借用陈子昂的风格,表达自己在文词上的追求与努力。
- 蓬莱对去归常晚:蓬莱象征着理想,而归家之路似乎永远遥远,时常让人感到失落。
- 丛竹闲飞满夕阳:夕阳下的竹林悠然自得,反映出一种宁静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人自己的风格比作王维和陈子昂,提升了自我评价。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蓬莱和丛竹的意象交织,形成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复杂,体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文人气质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莱:象征理想与超脱的生活。
- 丛竹:象征自然的宁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淡泊。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康”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王维
C. 陈子昂
D. 杜甫 -
诗中“蓬莱”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生活
C. 友谊
D. 诗歌创作 -
诗中“丛竹闲飞”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繁忙的市集
B. 宁静的自然
C. 诗人的思考
D. 友人的欢聚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诗词对比: 王维与李嘉祐的作品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王维的诗更偏向于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李嘉祐则更多表现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评论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