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州东登望题武陵驿》

时间: 2025-01-11 11:16:23

梁宋人稀鸟自啼,登舻一望倍含凄。

白骨半随河水去,

黄云犹傍郡城低。

平陂战地花空落,旧苑春田草未齐。

明主频移虎符守,几时行县向黔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宋州东登望题武陵驿》
作者:李嘉祐 〔唐代〕

梁宋人稀鸟自啼,
登舻一望倍含凄。
白骨半随河水去,
黄云犹傍郡城低。
平陂战地花空落,
旧苑春田草未齐。
明主频移虎符守,
几时行县向黔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武陵驿的感受。诗中提到,梁宋之际,士人稀少,鸟儿孤独地啼叫;当他登上小船远望,心中倍感凄凉。河水带走了许多白骨,象征着战乱造成的惨痛;黄云依然环绕着低矮的郡城。战地的花儿在空中凋零,昔日的春田草地也未能恢复生机。明主频繁更换守卫的虎符,不知何时才能平定县境,安抚黔黎。

注释

  • 梁宋人稀:指的是战乱后,士人稀少的情景。
  • 登舻:登上小船。
  • 倍含凄:更加感到凄凉。
  • 白骨:指的是战死者的尸骨。
  • 黄云:象征着阴霾的天气,暗示战争的残酷。
  • 平陂战地:战场上的土地。
  • 明主:指的是明智的君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嘉祐,唐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期,作品多描写战乱与思乡情怀。他的诗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相结合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的战乱频繁,导致人民生活困苦,诗人在武陵驿的观察和感受,反映了对战争的深切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李嘉祐的《宋州东登望题武陵驿》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凄凉气息的诗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战乱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以“梁宋人稀鸟自啼”引入,首先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表达了在战乱后的社会中,士人稀少,生灵涂炭的惨状。接着,诗人通过“白骨半随河水去”的意象,直白而生动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令人心生寒意。

“黄云犹傍郡城低”则用黄云的形象象征着沉重的社会现实,低沉的郡城似乎也在诉说着百姓的苦难。后面的“平陂战地花空落,旧苑春田草未齐”,不仅描绘了战后负疚的土地,更象征着美好生活的破灭与失落。最后两句“明主频移虎符守,几时行县向黔黎”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忧虑,期盼明主能稳定政局,以便早日安抚民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现实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梁宋人稀鸟自啼:描绘出人迹罕至的寂寞场景。
  2. 登舻一望倍含凄:诗人登船远望,心中更加感到凄凉。
  3. 白骨半随河水去:战争留下的白骨随水而去,象征着凄惨的历史。
  4. 黄云犹傍郡城低:低沉的黄云环绕着郡城,象征着阴霾的未来。
  5. 平陂战地花空落:战场上花儿凋零,生机勃勃的景象荡然无存。
  6. 旧苑春田草未齐:昔日的美好园田如今荒芜,草木未齐,反映出荒凉的景象。
  7. 明主频移虎符守:明主频繁更换守卫,暗示政局的不稳定。
  8. 几时行县向黔黎:感叹何时才能安定民心,照顾百姓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骨与河水相连,比喻战争的残酷。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战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关切,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希望,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骨:象征战争的残酷与牺牲。
  • 黄云:代表阴霾的未来,预示着动荡不安的局势。
  • 春田:昔日的繁荣与美好,映衬出当下的凋零与荒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骨”象征着什么?

    • A. 美好生活
    • B. 战争的牺牲
    • C. 自然景象
    • 答案:B
  2. “黄云犹傍郡城低”中的“黄云”象征什么?

    • A. 希望
    • B. 阳光明媚
    • C. 阴霾与沉重
    •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明主”指的是?

    • A. 诗人
    • B. 君主
    • C. 士人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风格则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