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皇甫冉登重玄阁》
时间: 2025-01-11 11:10: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皇甫冉登重玄阁
作者: 李嘉祐 〔唐代〕
高阁朱栏不厌游,
蒹葭白水绕长洲。
孤云独鸟川光暮,
万井千山海色秋。
清梵林中人转静,
夕阳城上角偏愁。
谁怜远作秦吴别,
离恨归心双泪流。
白话文翻译:
在高阁的朱红栏杆上游玩,
芦苇和白色的水围绕着漫长的洲岛。
孤独的云彩和鸟儿在河流的暮色中,
万千的房屋和千山的海色映衬着秋天。
在清静的森林中,行人渐渐安静,
夕阳下的城墙上,角声传来淡淡的忧愁。
谁来怜惜远方的秦吴之别,
离愁别恨让我双泪流。
注释:
- 高阁: 高楼阁,常用于游玩或观景。
- 朱栏: 朱红色的栏杆,象征高雅和美丽。
- 蒹葭: 芦苇,生长在水边,常用于描写水乡景色。
- 孤云独鸟: 孤独的云和鸟,象征孤寂。
- 川光暮: 河流在傍晚的光景,传递宁静。
- 清梵: 清凉宁静的环境。
- 离恨: 离别的忧愁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嘉祐,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游览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登高望远之际,诗人与友人共同游览重玄阁,感慨离别之情。正值秋季,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玄阁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开篇以高阁朱栏为引,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游览氛围。接着,通过“蒹葭白水”和“孤云独鸟”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清幽的秋水意境,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
随着诗情的深入,诗人将视线从广阔的自然转向内心,夕阳映照下的城墙和悠远的角声,唤起了他对故人的思念与离愁。诗的最后两句更是点明了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与忧伤,情感真挚而深沉。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不仅有秋的宁静美丽,更有离别的愁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绘与情感的真切表达,李嘉祐成功地将自然和人情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阁朱栏不厌游: 描述在高阁上游玩时的愉悦心情。
- 蒹葭白水绕长洲: 形象地描绘出水边芦苇的美丽景色,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孤云独鸟川光暮: 通过孤云和独鸟的意象,表达孤独和宁静的情感。
- 万井千山海色秋: 大自然的壮观景色,表现出秋天的辽阔和变化。
- 清梵林中人转静: 描绘出林中人们的宁静与安详,形成一种对比。
- 夕阳城上角偏愁: 夕阳下的城墙发出忧愁的角声,暗示着离别的情感。
- 谁怜远作秦吴别: 提出对远方亲友的关切,表现出对离别的感伤。
- 离恨归心双泪流: 表达对离别的深刻感受,眼泪流淌,情感真挚。
修辞手法:
- 比喻: “孤云独鸟”比喻孤独的心境。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万井千山海色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夕阳城上角偏愁”,将角声赋予了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自然景色与人事离愁展开,表现了诗人对故人思念的情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阁: 象征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 朱栏: 代表雅致与美丽。
- 蒹葭: 传达了水乡的宁静。
- 孤云独鸟: 表示孤独与自由。
- 夕阳: 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角声: 引发离愁别恨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阁朱栏”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诗人的愁苦
- C. 离别的情感
- D. 宽广的河流
-
“孤云独鸟”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 A. 自由与孤独
- B. 美丽的风景
- C. 亲友的思念
- D. 夕阳的余晖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 vs 李嘉祐《同皇甫冉登重玄阁》: 两首诗都描绘了秋日的自然景色,但王维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李嘉祐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表达了离愁和思念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嘉祐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