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龙昌上寺望江南山,怀钱舍人》

时间: 2025-01-11 01:44:21

骑马出西郭,悠悠欲何之。

独上高寺去,一与白云期。

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

忽似青龙阁,同望玉峰时。

因咏松雪句,永怀鸾鹤姿。

六年不相见,况乃隔荣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骑马出西郭,悠悠欲何之。
独上高寺去,一与白云期。
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
忽似青龙阁,同望玉峰时。
因咏松雪句,永怀鸾鹤姿。
六年不相见,况乃隔荣衰。

白话文翻译:

骑着马走出西城,心中悠然自得,想去哪里呢?
独自一人上高高的寺庙,心中与白云约定相会。
虚空的栏杆上,晚风轻柔飘洒,前面的山峰青翠而错落。
忽然感觉像站在青龙阁,和玉峰一起遥望。
因而吟咏松树和雪的诗句,永远怀念那高雅的鸾鸟和鹤。
六年未曾相见,更何况是隔着荣华与衰败。

注释:

  • 骑马:骑着马,象征着一种自由的状态。
  • 悠悠:形容心情悠然自得。
  • 高寺:指高耸的寺院,象征着超脱的境界。
  • 白云期:与白云约定,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期盼。
  • 虚槛:空旷的栏杆,给人一种开放的感觉。
  • 青龙阁:著名的楼阁,象征着高远和理想的追求。
  • 鸾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高雅和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闻名。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政治、社会、生活、爱情等,尤其擅长叙事诗和乐府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和友人怀念之际。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钱舍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骑马出西郭”的开篇,展现了诗人自由自在的心境,带有一种洒脱的气息。接着,诗人独自上高寺,与白云相约,似乎在表达他对自然的向往,以及一种远离尘嚣的理想生活。诗中“虚槛晚潇洒”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时间都在此刻静止。

接下来的“忽似青龙阁,同望玉峰时”,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青龙阁和玉峰象征着美好与崇高,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强调了他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最后两句“六年不相见,况乃隔荣衰”,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人生变迁的感慨。六年的时光,带来了人生的荣华与衰败,诗人用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人生的画卷,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骑马出西郭,悠悠欲何之:骑马走出城门,心中自由自在,想去何方呢?
  2. 独上高寺去,一与白云期:独自一人上高高的寺庙,与白云相约相会。
  3. 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空旷的栏杆在晚风中摇曳,前面的山峰青翠而错落有致。
  4. 忽似青龙阁,同望玉峰时:忽然感觉自己像在青龙阁上,和玉峰一起遥望远方。
  5. 因咏松雪句,永怀鸾鹤姿:因吟咏松树和雪的诗句,永远怀念那高雅的鸾鸟与鹤。
  6. 六年不相见,况乃隔荣衰:六年未见面,更何况经历了荣华与衰败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进行对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追求高雅境界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奔放。
  • 高寺:代表着心灵的寄托与超脱。
  • 白云:象征着纯净与理想。
  • 青龙阁:象征着崇高和理想的追求。
  • 鸾鹤:象征着高雅与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云”主要象征什么?

    • A. 朋友的约定
    • B. 纯净与理想
    • C. 生命的无常
    • D. 自然的美丽
  2. “六年不相见”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热爱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自然的向往
    • D. 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白居易与王维的作品中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王维的《鹿柴》中通过自然意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白居易则通过高寺和白云的描写,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