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世间药院
作者: 陈瓘 〔宋代〕
世间药院。只爱大黄甘草贱。急急加工。更靠硫黄与鹿茸。鹿茸吃了。却恨世间凉药少。冷热平均。须是松根白茯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药院中的草药,作者偏爱价格低廉的大黄和甘草,急切地加工药材,还需要硫黄和鹿茸。虽然鹿茸已经服用了,但却感到世间凉药太少。要想冷热均衡,必须使用松根和白茯苓。
注释:
- 药院:指药房或药铺。
- 大黄:一种常用于中药的植物,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 甘草:一种草药,常用于调和其他药物,具有补益的效果。
- 硫黄:在中医中常用作药材,具有解毒的作用。
- 鹿茸:指鹿的幼角,常被用作滋补药材。
- 松根白茯苓:松根和白茯苓都是中药材,前者有清热利湿的作用,而后者则有健脾安神的效果。
典故解析:
这首词中提到的药材在古代医药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大黄和甘草,它们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诗中对药材的偏好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药物的信任和依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瓘,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宋代,正值中医药文化繁盛时期,药材的使用和研究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诗人通过对药材的描写,反映了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世间药院》以药材为题材,展现了作者对药物的细腻观察与思考。开篇就直接进入药院的场景,简洁而富有生活气息。在众多药材中,作者对大黄和甘草的偏爱,体现了作者对经济实用的追求,同时也暗示着对药物的珍视与尊重。词中“急急加工”一语,传达了对治疗的迫切心情,表现了人们对健康的渴望与对药物的依赖。
鹿茸的出现则使得全诗的情感层次进一步升华,服用鹿茸后却感到“世间凉药少”的叹息,显示出作者对药物效果的深刻理解与思索。最后一句“须是松根白茯苓”则总结了对药物使用的思考,强调了冷热药物的平衡,体现了中医讲究的和谐之道。
整首词简练而富有哲理,既表现了对药物的热爱,又深刻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对健康的渴望,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间药院:直接引入药院的主题,设定了场景。
- 只爱大黄甘草贱:表达了对平价药材的偏好,体现了实用主义。
- 急急加工:反映了患者对药物的迫切需求。
- 更靠硫黄与鹿茸:说明了药物的搭配使用,增加了药效。
- 鹿茸吃了:展示了对药物效果的体验。
- 却恨世间凉药少:感慨凉药不足,体现了对健康的焦虑。
- 冷热平均:强调了药物使用的平衡。
- 须是松根白茯苓:总结药物的搭配,体现了中医的和谐思想。
修辞手法:
- 对仗:词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急急加工”与“冷热平均”,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用药材比喻生活中的选择,生动形象。
- 排比:在药材的列举中使用排比手法,加强了语气。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药物的选择与使用展开,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与对药物的依赖,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中药物的珍视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药院:象征着健康与治愈的希望。
- 大黄、甘草:代表经济实用的生活哲学。
- 鹿茸:象征着滋补与强身的愿景。
- 松根、白茯苓:体现了中医药的和谐与平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作者最偏爱的药材是: A. 鹿茸
B. 甘草
C. 大黄 -
“世间凉药少”体现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慨? A. 药材的稀缺
B. 健康的担忧
C. 药院的繁忙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反映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瓘的这首词更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壮志。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诗人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 《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