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感物寄长安亲友》
时间: 2025-02-04 16:08: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郡斋感物寄长安亲友
作者: 羊士谔 〔唐代〕
晴天春意并无穷,
过腊江楼日日风。
琼树花香故人别,
兰卮酒色去年同。
闲吟铃阁巴歌里,
回首神皋瑞气中。
自愧朝衣犹在箧,
归来应是白头翁。
白话文翻译:
在阳光明媚的春天,春意绵延无尽,
我坐在腊江楼上,日日感受到阵阵风。
琼树上的花香让我想起了旧友的离别,
兰卮中的美酒让我回忆起去年同饮的情景。
我在铃阁中闲吟,沉醉在巴歌之中,
回首望去,神皋山上瑞气盈盈。
我感到惭愧,朝服依然藏于箱中,
若归来,恐怕已是白发苍苍的翁者。
注释:
- 晴天: 指天气晴朗的日子。
- 春意: 春天的气息和情感。
- 腊江楼: 指位于腊江的楼阁,作者在此写诗。
- 琼树: 指盛开的花树,通常象征美好和友谊。
- 兰卮: 兰卮是盛酒的器具,象征饮酒作乐的场景。
- 闲吟: 轻松地吟唱。
- 铃阁: 指一种有铃铛的阁楼,常用于吟唱和抒情。
- 神皋: 可能指有名的山或地,象征美好的气象。
- 朝衣: 指朝廷的服装,象征地位和身份。
- 白头翁: 指年老的人,寓意着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羊士谔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他的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诗人身处腊江楼,面对春光明媚的景象,想起了远方的亲友,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感叹自己年华渐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篇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开头两句以“晴天春意”引出,描绘了一个春暖花开的美好时光,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对故人和往昔的怀念逐渐浮现。在“琼树花香故人别”一句中,花香勾起了对过往朋友的思念,进一步突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在“闲吟铃阁巴歌里”中,诗人通过吟唱巴歌,表达了对生活的享受,以及对故人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追忆。最后两句则转向自我反思,诗人自愧未能及时归来,朝衣仍旧在箱中,隐喻着他未能实现的理想和未完成的事业,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无奈。
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丽,还能体悟到诗人对时间、友谊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晴天春意并无穷: 描述了晴朗的春天,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过腊江楼日日风: 提到自己在腊江楼上的日常,暗示孤独感。
- 琼树花香故人别: 花香引发对旧友的思念,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 兰卮酒色去年同: 酒的色彩勾起对往年欢聚的回忆,显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闲吟铃阁巴歌里: 轻松吟唱,表现出对生活乐趣的追求。
- 回首神皋瑞气中: 充满美好与祥和的景色,象征着希望。
- 自愧朝衣犹在箧: 表达对自己身份和理想的反思,隐含惋惜之情。
- 归来应是白头翁: 感叹时间流逝,自我调侃,流露出对未来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晴天春意并无穷”与“过腊江楼日日风”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将春天、酒、花等意象赋予情感,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天的美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理想的反思。整体情感基调在于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春天: 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琼树: 代表友谊的美好。
- 兰卮: 暗示欢乐的时光。
- 铃阁: 体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白头翁: 传达时间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琼树”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友谊
- B. 时间的流逝
- C. 自然的景色
-
“自愧朝衣犹在箧”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理想未实现的惋惜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欢乐
- B. 惆怅与感慨
- C. 绝望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友人》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友人》: 同样表达离别情感,气氛更为沉重,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
- 李白《月下独酌》: 侧重于独酌的孤独与豪放,虽同样探讨友谊,但更显酒醉高歌的洒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