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斋中咏怀
作者: 羊士谔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无心唯有白云知,
闲卧高斋梦蝶时。
不觉东风过寒食,
雨来萱草出巴篱。
白话文翻译:
我无心思,只有白云能理解,
我在高斋中悠闲地躺着,梦见蝴蝶时。
不觉之间东风已过寒食节,
细雨来临,萱草也从篱笆外冒出。
注释:
- 无心:没有心思,指心情闲散。
- 白云知:白云能够理解我的心情。
- 闲卧:悠闲地躺卧。
- 高斋:指高处的书房或居所。
- 梦蝶:梦见蝴蝶,象征轻松愉悦的心境。
- 东风:春天的东风,带来温暖。
- 寒食:寒食节,春季节日,纪念介子推。
- 雨来:细雨降临。
- 萱草:萱草是植物,象征母亲,表示思念与温暖。
- 巴篱:指篱笆,地方的边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羊士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较少,主要以小诗著称,风格清新,常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斋中,表达诗人闲适的生活情景以及对自然的感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描绘了一个诗人悠闲、宁静的生活场景,通过闲卧在高斋的状态,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心境。诗的开头以“无心唯有白云知”开篇,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对世俗的超脱,白云的存在似乎成为了理解他内心的唯一者,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接下来的“闲卧高斋梦蝶时”,描绘了诗人在斋中恬淡的生活,梦见蝴蝶的情景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和自在,蝴蝶往往与美好、自由的象征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意境。
“东风过寒食”一句,时间的流逝在不经意间被提及,寒食节通常与春天的到来相伴,象征着新生和希望。最后一句“雨来萱草出巴篱”,则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结合,细雨滋润了萱草,暗示了生命的延续和母爱的象征,给人以温暖和慰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自然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感悟,达到了一种和谐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心唯有白云知:诗人处于无心的状态,只有白云能够理解和感知他的心情,体现出孤独和超然的心境。
- 闲卧高斋梦蝶时:诗人躺在高高的书斋中,悠闲自得,梦见蝴蝶,表现出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
- 不觉东风过寒食:不知不觉中,春天的东风已经过了寒食节,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 雨来萱草出巴篱:细雨来临,萱草在篱笆外冒出,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母爱的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白云知”来比喻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 拟人:把自然现象(如白云、东风)赋予人的感知和情感。
- 对仗:如“闲卧高斋梦蝶时”,形成了美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强调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生命本质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 蝴蝶:象征美好与轻松的心境。
- 东风:春天的象征,代表新生与希望。
- 萱草:象征母爱与生命的延续,富有温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无心唯有白云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忧愁
- B. 超然
- C. 愤怒
- D. 焦虑
- “梦蝶”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悲伤
- B. 自由
- C. 争斗
- D. 繁忙
- “寒食”节日的意义是什么?
- A. 纪念春天
- B. 纪念介子推
- C. 纪念秋收
- D. 纪念冬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羊士谔的《斋中咏怀》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内心的关系,但王维的作品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羊士谔则更多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