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作者: 吕胜己 〔宋代〕
芳思切。旧事不堪重说。浓露凝香花喷血。花心双蛱蝶。燕语莺啼都歇。又过清明时节。记得离歌三两阕。未歌先哽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深切怀念,旧事难以重提,浓厚的露水如鲜花般渗透出血色,双双的蛱蝶停在花心中。燕子的鸣叫和黄莺的啼唱都已停止,清明时节又已经过去,回想起离别时的歌声,却只能回忆起几句,未曾唱出便已哽咽。
注释:
字词注释:
- 芳思切:对美好情感的思念十分强烈。
- 旧事:过去的事情,通常指昔日的情感或经历。
- 浓露凝香花喷血:形象地描绘了花朵上凝结的露水,颜色鲜艳如血,暗含花的美丽和凄凉。
- 双蛱蝶:指两只蝶,象征着美好而又脆弱的爱情。
- 燕语莺啼:表示春天的鸟鸣声,象征生机与活力。
- 离歌:即分别时唱的歌曲,表达离愁别绪。
典故解析:
- 清明时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常在春季,寓意缅怀先人,诗中提到此节日,暗示对过往的追忆与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胜己,宋代诗人,所作诗歌以情感细腻、意境优美著称。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谒金门》创作于宋代,正值诗人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之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使得诗中的怀旧情绪愈发浓烈。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诗,开篇“芳思切”便直接传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尤其是“浓露凝香花喷血”,将花的美丽与伤感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失去的哀伤。接下来的“花心双蛱蝶”意象,既象征着爱情的脆弱,亦隐含着生命的短暂。
在清明时节,诗人回忆往昔的离别之歌,却发现那些美好的记忆已经模糊,未唱先哽咽,深刻体现了面对过往的无奈与伤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爱情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思切:表达对美好情感的强烈思念。
- 旧事不堪重说: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承受重提,表明了内心的痛苦。
- 浓露凝香花喷血:使用了鲜明的比喻,花的露水如血,暗示了过往的美丽与凄凉。
- 花心双蛱蝶:双蛱蝶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脆弱的爱情。
- 燕语莺啼都歇:春天的鸟鸣声停止,象征着生机的消逝与孤独。
- 又过清明时节:时间的流逝,勾起离愁。
- 记得离歌三两阕:回忆起几句离别歌,表现出对往事的怀念。
- 未歌先哽咽:情感的压抑与难以自已,表现出深刻的离愁别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露水比作鲜血,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拟人:赋予燕子和黄莺以情感,使得自然景象更具情感深度。
- 对仗:用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往昔的怀念与离愁展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不舍,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思:象征美好的爱情与情感。
- 浓露:象征着美好事物的脆弱。
- 双蛱蝶:象征爱情的短暂与脆弱。
- 清明时节: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对过去的怀念。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芳思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思念
C. 欢喜 -
“燕语莺啼都歇”中的“都歇”表示什么?
A. 继续
B. 停止
C. 变化 -
诗中提到的“清明时节”主要是指哪个节日?
A. 春节
B. 清明节
C. 中秋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吕胜己的《谒金门》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但吕胜己更多侧重于自然意象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来表现离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吕胜己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