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乙已八月十日登博见楼作)》
时间: 2025-01-11 14:03: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乙已八月十日登博见楼作)
丹雘浮空,琉璃耀日,上云楼阁眈眈。
居士,燕坐息玄谈。十载劳心问道,今悟罢截日停参。
凝神处,九苞丹凤,翔舞在山南。
喃喃。成障碍,千经万论,从此休贪。
且陶陶兀兀,对酒醺酣。
清兴有时狂放,扁舟上绿水澄潭。
渔歌起,从他两岸,齐笑老翁憨。
白话文翻译
在空中飘浮着丹雘,琉璃般的阳光照耀着,云间的楼阁显得格外迷人。
居士们悠闲地坐着,畅谈着玄妙的道理。经历了十年的苦心求道,今天终于明白了,决定不再迷恋那些琐事。
在凝神静思之处,九只翅膀的丹凤在南山上翱翔舞动。
轻声低语。对那些阻碍自己的烦恼,千经万论,从今往后就不再贪图了。
且畅快地喝酒,陶然自得。
有时情兴高涨,扁舟在清澈的绿水潭上。
渔歌悠悠,任由两岸的美景,大家一同笑看那憨态可掬的老翁。
注释
- 丹雘:传说中的一种仙药,象征美好和理想。
- 琉璃:这里指代晶莹剔透的物体,象征光辉耀眼的事物。
- 居士:指修道的人,通常是指隐居的士人。
- 十载:十年的时间。
- 九苞丹凤:象征着高贵与美好,丹凤常用于形容美丽的事物。
- 陶陶兀兀:陶醉、沉醉的样子。
- 清兴:指清爽的兴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胜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学识渊博,广泛涉猎经史子集。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乙已年八月十日,正值作者心境成熟之际,登楼观景,感慨万千,抒发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诗中体现了他对道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歌鉴赏
《满庭芳》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意象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在经历了十年的心路历程后,终于摆脱了对世俗繁杂的执念,达到了一种心灵的宁静与自得。开篇以“丹雘浮空,琉璃耀日”引入,给人一种宏大的视觉感受,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接下来,诗人通过“十载劳心问道”的自述,揭示了他在求道过程中的艰辛与困惑,而“今悟罢截日停参”则体现了他对人生真谛的领悟,展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
整首诗中,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融入了人生哲学的思考,表现出一种由静转动的情感波动。最后,渔歌的悠扬与老翁的憨态,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纯朴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丹雘浮空,琉璃耀日:描绘了美丽的天空,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上云楼阁眈眈:云间的楼阁透出一种神秘与美感。
- 居士,燕坐息玄谈:居士之间的交流,展现了对道理的探讨。
- 十载劳心问道:十年的努力与探索。
- 今悟罢截日停参:终于领悟,决定不再沉迷于世俗的纷扰。
- 凝神处,九苞丹凤,翔舞在山南:意象丰富,体现了高贵与美好。
- 成障碍,千经万论,从此休贪:表明对烦恼的放下。
- 且陶陶兀兀,对酒醺酣:享受当下的生活。
- 清兴有时狂放,扁舟上绿水澄潭:描绘清新自然的场景。
- 渔歌起,从他两岸,齐笑老翁憨: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丹雘”与“琉璃”比喻理想与美好。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语言更为和谐。
- 拟人:渔歌宛如人声,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对世俗的释然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雘:象征着追求理想与美好的愿望。
- 琉璃:象征光辉与璀璨,代表着辉煌的生活。
- 丹凤:代表高贵与优雅,象征着追求的目标。
- 绿水澄潭:象征宁静与和谐,体现出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十载”指的是多少年?
- A. 五年
- B. 十年
- C. 二十年
-
“丹雘浮空”中的“丹雘”象征什么?
- A. 历史
- B. 理想与美好
- C. 日常生活
-
诗中提到的“居士”指的是谁?
- A. 渔夫
- B. 修道者
- C. 学者
答案
- B. 十年
- B. 理想与美好
- B. 修道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作品,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作品,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满庭芳》与《水调歌头》: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但《水调歌头》更强调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满庭芳》则展现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吕胜己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