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并寄孙推官四首 其四》

时间: 2024-09-19 21:36:41

我亦端渠似,图中见此坳。

一身非惮崄,十日未穷郊。

问水水源绝,逢山山石硗。

政便安蹇足,敢说负萧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亦端渠似,图中见此坳。一身非惮崄,十日未穷郊。问水水源绝,逢山山石硗。政便安蹇足,敢说负萧梢。

白话文翻译:

我也端正地像他一样,在图中看到这个坳地。我一个人并不害怕危险,十天了还没有走完郊外。问水的源头已经断绝,遇到的山都是石头坚硬。政治上便利安稳的脚步,敢说负担轻。

注释:

  • 端渠似:端正地像他一样。
  • 图中见此坳:在图中看到这个坳地。
  • 非惮崄:不害怕危险。
  • 未穷郊:还没有走完郊外。
  • 问水水源绝:问水的源头已经断绝。
  • 逢山山石硗:遇到的山都是石头坚硬。
  • 政便安蹇足:政治上便利安稳的脚步。
  • 敢说负萧梢:敢说负担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是赵蕃在与孙推官的通信中再次使用的韵脚,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对政治安稳的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与孙推官的通信中创作的,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旅途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安稳的期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艰辛,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安稳的期望。诗中“我亦端渠似,图中见此坳”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而“一身非惮崄,十日未穷郊”则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险的精神。后两句“问水水源绝,逢山山石硗”进一步描绘了旅途的艰辛,而“政便安蹇足,敢说负萧梢”则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安稳的期望和对负担轻的自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政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亦端渠似,图中见此坳”:作者端正地像他一样,在图中看到这个坳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
  2. “一身非惮崄,十日未穷郊”:作者一个人并不害怕危险,十天了还没有走完郊外,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险的精神。
  3. “问水水源绝,逢山山石硗”:问水的源头已经断绝,遇到的山都是石头坚硬,进一步描绘了旅途的艰辛。
  4. “政便安蹇足,敢说负萧梢”:政治上便利安稳的脚步,敢说负担轻,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安稳的期望和对负担轻的自信。

修辞手法:

  • 比喻:“我亦端渠似”中的“端渠似”比喻作者端正地像他一样。
  • 对仗:“问水水源绝,逢山山石硗”中的“问水水”与“逢山山”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艰辛,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安稳的期望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政治的深刻感悟,以及不畏艰险的精神。

意象分析:

  • “图中见此坳”:图中的坳地,象征着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
  • “一身非惮崄”:不害怕危险,象征着作者不畏艰险的精神。
  • “问水水源绝”:水的源头断绝,象征着旅途的艰辛。
  • “逢山山石硗”:山石坚硬,象征着旅途的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我亦端渠似”中的“端渠似”比喻了什么? A. 作者端正地像他一样 B. 作者害怕危险 C. 作者走完郊外 答案:A

  2. 诗中“问水水源绝”表达了什么? A. 水的源头断绝 B. 水的源头丰富 C. 水的源头清澈 答案:A

  3. 诗中“政便安蹇足”表达了什么? A. 政治上便利安稳的脚步 B. 政治上困难重重 C. 政治上负担重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诗作,如《再用前韵并寄孙推官四首》其他三首,可以进一步了解作者的风格和主题。
  • 其他宋代诗人的山水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可以对比不同诗人的山水诗风格。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再用前韵并寄孙推官四首》与其他山水诗相比,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对政治安稳的期望。
  • 苏轼的《题西林壁》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人生哲理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作者的风格和主题。
  • 《宋代山水诗研究》:研究宋代山水诗的专著,可以深入了解宋代山水诗的特点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