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伯以二诗送别已而又辱同广声追送庆伯复有所赋并次韵为答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0 23:09:20

试问为黔郡,何如与质要。

其行既穹绝,有思只飘萧。

但悔崄投足,未论官折腰。

同舟故能送,折简不劳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庆伯以二诗送别已而又辱同广声追送庆伯复有所赋并次韵为答三首 其三 赵蕃 〔宋代〕

试问为黔郡,何如与质要。 其行既穹绝,有思只飘萧。 但悔崄投足,未论官折腰。 同舟故能送,折简不劳招。

白话文翻译:

请问去黔郡任职,如何与他人订立契约? 他的行程既遥远又艰难,思绪只是飘忽不定。 只后悔在险峻之地踏足,未曾讨论过官职的屈服。 同船的人自然能相送,简短的书信不需劳烦邀请。

注释:

字词注释:

  • 黔郡:指贵州地区,古代称黔中郡。
  • 质要:订立契约,指与他人建立某种关系或承诺。
  • 穹绝:极远且艰难。
  • 飘萧:飘忽不定,形容思绪不定。
  • 崄投足:在险峻之地踏足,比喻冒险或困难。
  • 折腰:屈服,指在官场上的妥协或屈从。
  • 同舟:同船的人,比喻同行或同道。
  • 折简:简短的书信。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诗人对远行的思考和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在远行前,朋友们送别他时的感慨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远行前,朋友们送别他时的感慨之作。诗中表达了他对远行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深思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以问句形式引出主题,询问去黔郡任职的感受,暗示了远行的不易。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行程的艰难和思绪的不定,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后两句则转向友情,表达了同舟共济的情感和对简短书信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感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试问为黔郡,何如与质要:诗人以问句形式引出主题,询问去黔郡任职的感受,暗示了远行的不易。
  2. 其行既穹绝,有思只飘萧:描绘了行程的艰难和思绪的不定,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3. 但悔崄投足,未论官折腰:表达了诗人对冒险的后悔和对官场妥协的未曾讨论,体现了他的直率和坚持。
  4. 同舟故能送,折简不劳招:转向友情,表达了同舟共济的情感和对简短书信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感情。

修辞手法:

  • 问句:首句以问句形式引出主题,增加了诗的互动性和思考性。
  • 比喻:用“穹绝”比喻行程的艰难,用“飘萧”比喻思绪的不定。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试问”与“何如”,“其行”与“有思”,增加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远行与友情。诗人通过对远行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深厚感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黔郡:远行的目的地,象征着未知和挑战。
  • 穹绝:行程的艰难,象征着生活的艰辛。
  • 飘萧:思绪的不定,象征着内心的复杂情感。
  • 同舟:友情的象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黔郡”指的是哪个地区? A. 贵州地区 B. 四川地区 C. 湖南地区 D. 云南地区

  2. 诗中的“穹绝”形容的是什么? A. 行程的艰难 B. 思绪的不定 C. 官场的妥协 D. 友情的深厚

  3. 诗中的“同舟”象征着什么? A. 远行的目的地 B. 友情的象征 C. 生活的艰辛 D. 内心的复杂情感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远行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庆伯以二诗送别已而又辱同广声追送庆伯复有所赋并次韵为答三首 其三》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赵蕃的诗更注重对远行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许多优秀诗作,是研究宋诗的重要参考书。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许多优秀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