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么令(京中清明)》
时间: 2025-01-27 03:32: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淡烟疏雨,香径渺啼鴂。新晴画帘闲卷,燕外寒犹力。依约天涯芳草,染得春风碧。人间陈迹?斜阳今古,几缕游丝趁飞蝶。柳向尊前起舞,又觉春如客。翠袖折取嫣红,笑与簪华发。回首青山一点,檐外寒云叠。梨花淡白,柳花飞絮,梦绕阑干一株雪。
白话文翻译:
微淡的烟雾和稀疏的细雨中,香径上隐约传来啼鴂的鸣叫。新晴的日子,闲暇时卷起窗帘,外面的燕子在寒气中仍旧活跃。依稀的天涯芳草,被春风染成了碧色。人间的痕迹是什么呢?斜阳照耀着古今,几缕游丝伴随着飞舞的蝴蝶。柳树在酒杯前起舞,更觉春天如同客人。翠绿的衣袖折下一朵嫣红的花,笑着将它插入华发。回首望去,青山只是一点,檐外的寒云重重叠叠。梨花是淡淡的白色,柳花像飞絮,梦萦阑干上只有一株雪。
注释:
- 淡烟疏雨:意指微薄的烟雾和稀疏的细雨。
- 香径:芳香的小路。
- 鴂:指啼鴂,一种鸟,象征春意。
- 新晴:指雨后初晴的天气。
- 天涯芳草:远方的芳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游丝:指轻柔的丝线,象征自由的飞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琳,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风土人情为题材,风格清新,情感细腻,尤其擅长描写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创作背景:
《六么令(京中清明)》创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整首《六么令(京中清明)》在意象营造与情感表达上都非常出色。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气息之中,淡烟疏雨、香径渺啼鴂,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春日的柔和,也传达了生机盎然的气氛。新晴的画帘与燕外的寒意形成对比,突显了春天的生机与寒冷之间的斗争,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反思。
诗中“人间陈迹?斜阳今古”一句,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幻结合在一起,使人产生对过往的思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现实的感慨。最后提到的梨花与柳花,象征着春天的多彩与活力,又暗含了对人生短暂的思索,整体上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淡烟疏雨,香径渺啼鴂:描绘春日的朦胧景象,传递出春天的柔美与生机。
- 新晴画帘闲卷,燕外寒犹力:通过窗帘的卷起与燕子的飞舞,展现出春天的活力。
- 依约天涯芳草,染得春风碧:描写遥远的芳草在春风中染上生机,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人间陈迹?斜阳今古:引发对人事变迁的思考,感叹岁月流逝。
- 几缕游丝趁飞蝶:轻盈的游丝与飞舞的蝶形成生动的画面,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
- 柳向尊前起舞,又觉春如客:柳树似乎在为客人起舞,春天的到来像是美好的客人。
- 翠袖折取嫣红,笑与簪华发:轻松愉悦的情景,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回首青山一点,檐外寒云叠:抒发对远方的眷恋,青山与寒云的对比表现出诗人的思绪。
- 梨花淡白,柳花飞絮,梦绕阑干一株雪:最后的意象描绘出春天的美好与梦幻,带有淡淡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如客”,将春天比作来访的客人,生动形象。
- 拟人:如“柳向尊前起舞”,使柳树具有人的动作,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多次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淡烟疏雨:象征春天的温柔与细腻。
- 香径:代表自然的美好与清新。
- 飞蝶: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梨花柳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多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香径渺啼鴂”意指什么?
- A. 鸟鸣声
- B. 香味浓烈
- C. 小路幽静
- D. 繁花似锦
-
“春如客”中的“客”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
- B. 朋友
- C. 旅行者
- D. 自然
-
诗中提到的“梨花淡白,柳花飞絮”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春天的凋零
- B. 春天的美丽
- C. 夏天的炎热
- D. 秋天的沉静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琳的《六么令》均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但李白更为豪放奔放,而李琳则细腻柔和,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