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昭亭万仞山,古庙半山间。
赛雨使君去,钓潭渔父闲。
蕨肥岩向日,竹暗垅连关。
北望高楼上,南飞鸟自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宣州的自然景色与人们的生活。高耸的昭亭山耸立在眼前,古老的庙宇隐匿在半山腰。刚刚告别的使君在雨中离去,钓鱼的人却悠闲自得地在潭边垂钓。岩石上的蕨菜在阳光下生长得茂盛,竹林在山垄上显得幽暗而连绵。向北望去,高楼耸立,向南飞的鸟儿又纷纷归来。
注释
- 昭亭:指昭亭山,位于宣州,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区。
- 万仞山:形容山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 古庙:指历史悠久的庙宇,常常是信仰和文化的象征。
- 赛雨:可能指“在雨中”,表现一种湿润的气候。
- 使君:指官员或贵族,此处为离去的客人。
- 钓潭:指水潭,渔父在此悠闲垂钓。
- 蕨肥:指蕨类植物生长茂盛。
- 岩向日:岩石面向阳光,寓意生机勃勃。
- 垅连关:竹林依山而生,连接着山关,表现出自然的延绵。
- 北望高楼上:向北看去,高楼耸立。
- 南飞鸟自还:南飞的鸟儿又返回,表现出自然的归属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白云,晚号谷城,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形象生动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以及人们的田园生活。梅尧臣在诗歌创作上受到李白、杜甫等人的影响,同时也对后来的诗人如陆游、杨万里等产生了影响。
创作背景
《宣州杂诗二十首》是梅尧臣在宣州任职期间创作的诗作之一,反映了他在职务之余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人们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田园诗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景入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开头两句“昭亭万仞山,古庙半山间”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处,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赞美与崇敬。接下来的“赛雨使君去,钓潭渔父闲”则描绘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画面,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悠然自得。诗中“蕨肥岩向日,竹暗垅连关”继续通过自然景象突出诗中蕴含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最后两句“北望高楼上,南飞鸟自还”则带有一种时空的流转感,表现了人们在都市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给人以思考与启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梅尧臣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清新自然的审美情趣,令人感受到一份宁静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昭亭万仞山:高耸入云的昭亭山,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 古庙半山间:古老的庙宇隐藏在山间,增添了文化气息。
- 赛雨使君去:在雨中,客人离去,带有一丝惆怅。
- 钓潭渔父闲:渔夫在潭边悠闲地钓鱼,形成鲜明对比。
- 蕨肥岩向日:蕨菜在阳光下茂盛成长,象征生机。
- 竹暗垅连关:竹林在山垄上生长,表现出自然的幽深。
- 北望高楼上:向北望去,高楼耸立,展现城市风貌。
- 南飞鸟自还:南飞的鸟儿归来,象征自然的循环。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昭亭万仞山”和“古庙半山间”形成对比。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 拟人:南飞的鸟儿“自还”,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表现自然的亲切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对比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展现了人与自然共生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高远和壮观,代表自然之力。
- 庙:象征人文历史,体现信仰与文化。
- 雨:象征时光流逝和情感的变化。
- 渔父:象征悠闲生活,追求简单快乐。
- 鸟:象征自由与归属,代表自然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 A. 高楼大厦
- B. 自然山水
- C. 繁华街市
- D. 战场风景
-
填空题:诗中“北望高楼上,南飞鸟自还”表达了对(__)的思考。
-
判断题:诗中渔父的形象象征着人们的忙碌与追求。 (对/错)
答案
- B. 自然山水
- 自然与城市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梅尧臣《宣州杂诗二十首》与王维《鹿柴》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梅诗强调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宁静。两者都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