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太平宫葆清庵自和少年壁间戊辰岁所作韵是》

时间: 2025-02-04 15:26:03

西风几载动边尘,不见长平奉国珍。

汗浃历时嘶石马,锋销何日铸金人。

消磨日月平生志,惭丑烟霞自在身。

天意不关人事倦,新醅小漉葛头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风几载动边尘,不见长平奉国珍。汗浃历时嘶石马,锋销何日铸金人。消磨日月平生志,惭丑烟霞自在身。天意不关人事倦,新醅小漉葛头巾。

白话文翻译: 西风吹动边疆尘土已经多年,却不见长平之战中的国宝重现。战马汗流浃背,石马嘶鸣,锋利的兵器何时能铸成金人?岁月消磨了平生的志向,我惭愧于自己如烟霞般自在的生活。天意不关心人间的疲惫,新酿的酒轻轻过滤,我戴着葛布头巾。

注释:

  • 西风:指秋风,这里象征战争的频繁。
  • 动边尘:指边疆战事不断。
  • 长平:古代地名,这里指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
  • 奉国珍:指国家的宝贵财富,这里比喻国家的强盛和安宁。
  • 汗浃历时:形容战马长时间作战,汗流浃背。
  • 石马:古代墓前的石雕马,这里象征战争的遗迹。
  • 锋销:指兵器的锋利被磨损。
  • 铸金人:古代传说中的兵器,象征和平。
  • 消磨日月:指时间的流逝。
  • 惭丑:自愧不如。
  • 烟霞:比喻自在的生活。
  • 新醅:新酿的酒。
  • 小漉:轻轻过滤。
  • 葛头巾:古代平民的头巾,这里指简朴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岳珂是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通过对战争遗迹的描绘和对个人生活状态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西风、边尘、石马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沧桑和忧郁的氛围。诗中“不见长平奉国珍”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后文通过对个人志向的消磨和对自在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 首句“西风几载动边尘”,以西风和边尘为意象,暗示了长期的战乱。
  • 第二句“不见长平奉国珍”,通过对长平之战的回忆,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
  • 第三句“汗浃历时嘶石马”,通过战马的汗流浃背和石马的嘶鸣,描绘了战争的残酷。
  • 第四句“锋销何日铸金人”,以兵器的磨损和铸金人为对比,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
  • 第五句“消磨日月平生志”,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志向的消磨。
  • 第六句“惭丑烟霞自在身”,通过对自在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内心的自责和愧疚。
  • 第七句“天意不关人事倦”,表达了天意与人意的分离,暗示了个人无力改变现状。
  • 第八句“新醅小漉葛头巾”,以新酿的酒和简朴的生活为象征,展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西风、边尘:象征战争的频繁和边疆的不安宁。
  • 长平、奉国珍:象征国家的强盛和安宁。
  • 石马、汗浃历时:象征战争的遗迹和战争的残酷。
  • 锋销、铸金人:象征兵器的磨损和和平的期盼。
  • 烟霞、葛头巾:象征自在的生活和简朴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西风几载动边尘”中的“西风”象征什么? A. 秋风 B. 战争 C. 和平 D. 安宁
  2. “不见长平奉国珍”中的“长平”指的是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物品 D. 事件
  3. “锋销何日铸金人”中的“铸金人”象征什么? A. 兵器 B. 和平 C. 战争 D. 安宁 答案: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王昌龄的《出塞》:反映了边疆战事的频繁。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岳珂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战乱的直接描绘和对和平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岳珂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战争诗选》:收录了多首反映战争的诗歌,有助于理解诗中的战争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