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十首 其九 仿温助教体》

时间: 2025-04-28 21:59:52

陌头十里垂杨道,于今处处生芳草。

芳草碧如烟,一年春又残。

小桃添绿叶,叶底双飞蝶。

蝴蝶总双飞,人生多别离。

意思解释

菩萨蛮十首 其九 仿温助教体

作者: 胡先骕 〔近代〕

原文展示:

陌头十里垂杨道,于今处处生芳草。
芳草碧如烟,一年春又残。
小桃添绿叶,叶底双飞蝶。
蝴蝶总双飞,人生多别离。

白话文翻译:

在陌生的道路上十里长的垂柳依依,如今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芳草。
芳草青翠如烟,转眼又是一年春天的尾声。
小桃树上新添的绿叶,叶底下有双双飞舞的蝴蝶。
蝴蝶总是成双飞舞,人生却常常充满离别。

注释:

  • 陌头:指的是偏僻的道路或乡间小路。
  • 垂杨:垂柳,形容柳树的枝条柔软下垂。
  • 芳草:指的是芳香的草,象征春天的生机。
  • 碧如烟:形容草色青翠如烟雾般朦胧。
  • :指桃树,春天开花,象征生命的延续。
  • 双飞蝶:蝴蝶成对飞舞,象征爱情和美好,但同时也暗示离别。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胡先骕,近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春天的尾声,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短暂,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开头的“陌头十里垂杨道”,描绘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给人以宁静而美好的感受。而“芳草碧如烟”更是将草色的生动形象化,仿佛能够嗅到春天的气息。接着,诗人通过小桃和双飞的蝴蝶,增添了生命的活力与浪漫,但“人生多别离”又将这种美好瞬间转化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整个作品在抒情中融入了对生命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无奈,情感深邃而富有层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陌头十里垂杨道”:描绘了春日的乡间美景,衬托出一种悠闲的气氛。
    • “于今处处生芳草”:强调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 “芳草碧如烟”:形容草色的柔和与朦胧,增加了诗的意境。
    • “一年春又残”:暗示时间的流逝,春天即将结束。
    • “小桃添绿叶”:描绘桃树的新生,象征着希望。
    • “叶底双飞蝶”:双飞的蝴蝶寓意着爱情与美好的瞬间。
    • “蝴蝶总双飞”:强调双飞的场景,暗示人际关系的亲密。
    • “人生多别离”:总结全诗,表达对人生无常与离别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芳草比作烟,增加了诗的意象。
    • 拟人:蝴蝶的双飞象征着人际关系的亲密,带有情感色彩。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呈现出对称美,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在描绘春日美景的同时,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离别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深思。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垂杨:象征柔情与生命的延续。
    • 芳草:代表生机与希望。
    • 小桃:象征青春与爱情。
    • 蝴蝶:象征美好与短暂,亦是离别的隐喻。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垂杨”指的是哪种植物?
      A. 松树
      B. 柳树
      C. 桃树
      答案:B. 柳树

    2. “芳草碧如烟”中的“烟”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草的颜色
      B. 春天的气息
      C. 生活的短暂
      答案:A. 草的颜色

    3. 诗中提到的“人生多别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期待
      答案:B.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诗词对比

    • 比较胡先骕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词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而胡先骕则结合了自然景象与人生思考,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胡先骕作品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