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时间: 2025-01-11 08:53:32

三晋山河数十州,频年水旱不能秋。

我公出把司农节,粟麦还于地上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三晋山河数十州,频年水旱不能秋。我公出把司农节,粟麦还于地上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三晋地区的山川河流及其数十个州,在连年干旱和水灾的影响下,收成十分不理想。作者的叔父担任司农职务,尽管他努力管理农田,但粮食依然在地上流失。

注释:

  • 三晋:古代指代山西省的一个地区,包含晋阳、晋中、晋南等地。
  • 水旱:指水灾和干旱,导致农作物受损。
  • 我公:指作者的叔父,表达对其的尊敬。
  • 司农节:负责农业事务的官职。
  • 粟麦:指粮食作物,主要是小米和小麦。

典故解析:

  • 三晋的历史典故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后分为韩、魏、赵三家,反映了该地区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 司农是古代政府中专门负责农业的官职,代表着对农业的重视和农民的关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涪翁,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评论家。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婉约,常常表现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的叔父去世之时,表达了对他在农业管理上努力工作的追念与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困境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三晋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作者对农业及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诗中提到的“频年水旱”不仅是对自然灾害的叹息,更是对农业生产艰难的真实写照。作者通过“我公出把司农节”的描写,表现了叔父在艰难困苦中努力工作的精神,展现了对其的怀念与敬意。此外,诗中“粟麦还于地上流”则形象地反映了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损失,令人感到痛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与民生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晋山河数十州:描绘了三晋地区的广袤与美丽,暗示着对家乡的眷恋。
  2. 频年水旱不能秋:强调了连续数年的自然灾害,致使农作物无法丰收。
  3. 我公出把司农节:提到作者的叔父担任农业管理职务,表现出对他工作的尊重。
  4. 粟麦还于地上流:形象地表达了因灾害而导致的粮食流失,展现了悲惨的农田现状。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使得语言更加工整,如“水旱”与“秋”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用“流”来比喻粮食的损失,形象而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对农业管理者辛勤劳作的肯定,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现状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 三晋:象征着广袤的土地与丰饶的希望。
  • 水旱:代表着自然的无情与人类对自然的渺小。
  • 粟麦:象征着人类的生存与希望,是农民辛勤劳作的结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晋”是指哪个地区?

    • A. 山西
    • B. 四川
    • C. 陕西
    • D. 江苏
  2. “我公”在诗中指的是?

    • A. 作者的父亲
    • B. 作者的叔父
    • C. 作者的朋友
    • D. 作者的老师
  3. 诗中提到的“水旱”是什么?

    • A. 自然灾害
    • B. 地名
    • C. 人名
    • D. 物品

答案:

  1. A. 山西
  2. B. 作者的叔父
  3. A. 自然灾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黄庭坚与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民生与自然灾害,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在作品中包含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沉重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