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美椒盘献,三朝庆始和。
灵茎丛玉敦,酝酒满金荷。
不向汤铭见,其如晋颂何。
欲知勤祝处,功在历年多。
白话文翻译:
美丽的椒盘被献上,三朝的庆典开始是如此和谐。
灵巧的茎丛生于玉石之中,酒酿满载在金色的荷叶上。
不是在汤铭中见到的,那是像晋朝的颂歌一样。
想要知道祝福的地方,功夫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椒盘:用香料制成的盛放食物的盘子,象征美好和丰盛。
- 三朝:指三代君主的朝代,象征着朝代的延续与庆祝。
- 灵茎:灵巧的茎,形容植物的生长状态。
- 玉敦:用玉制成的敦厚之物,象征珍贵和美好。
- 金荷:金色的荷叶,寓意珍贵的食物或酒。
- 汤铭:指汤诗铭,古代的铭文,代表古代的文学成就。
- 晋颂:指晋朝的颂歌,含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 勤祝:勤奋的祝福,强调努力与祝愿。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三朝”与“晋颂”都是古代文化中重要的元素,反映了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晋颂代表了古代诗歌的高度,而椒盘和金荷则象征着丰盈与庆祝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宋代诗人,字君复,号梅溪。他以诗、文、词俱佳而闻名,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某个庆典或节日的时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了诗人在社会交往中的礼仪和文化内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美食与饮酒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丰盛生活的向往与庆祝的喜悦。开篇的“美椒盘献”不仅描绘了美食的丰盈,也象征着人们在喜庆场合下的热情与欢愉。接着“灵茎丛玉敦,酝酒满金荷”更是将自然与人文结合,展现了人们在自然的滋养下所享受到的生活乐趣。
全诗的意境十分和谐,尤以最后两句“欲知勤祝处,功在历年多”点明了诗人的深意。这里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是对勤奋与努力的呼唤。诗人在此提醒读者,即便在欢庆的时刻,背后也有更多长久的付出与努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丰收的喜悦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美椒盘献”:美丽的椒盘被献上,象征着丰饶与吉祥。
- “三朝庆始和”:三代的庆典和谐地开始,强调了历史的延续。
- “灵茎丛玉敦”:灵巧的茎丛生于玉石之间,暗示着自然的美与珍贵。
- “酝酒满金荷”:酒酿满金色荷叶,表现出丰盈的饮食文化。
- “不向汤铭见”:不在古文中见到的盛况,暗示了新的创造。
- “其如晋颂何”:如同晋朝的颂歌,表明了文化的传承。
- “欲知勤祝处”:想要了解祝福之地,强调努力的重要性。
- “功在历年多”:功夫是在岁月中积累,传递出努力与坚持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食与文化相结合,形成美的意象。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椒盘、金荷等意象象征着富饶、吉祥,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丰盛生活的描绘,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努力与坚持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椒盘:象征美好与丰盈,寄托着对生活的热爱。
- 金荷:代表珍贵的酒,寓意着庆祝与欢乐。
- 灵茎:表现出自然之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美椒盘献”中“椒盘”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盛放食物的盘子
C. 一种酒品 -
诗中提到的“三朝”是指什么?
A. 三个节日
B. 三个朝代
C. 三个家庭 -
“功在历年多”强调了什么?
A. 祝福的重要性
B. 努力与坚持的价值
C. 庆祝的必要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 李白的《将进酒》:体现了对酒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比,史浩的《椒盘得多字》在表达手法上更为简练,着重于物象的描写与情感的直接流露,而《琵琶行》则通过细腻的叙述与情感的深刻展现,二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名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