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圣神武文宪孝皇帝挽辞 其五》

时间: 2025-02-04 17:39:08

念昔延英对,皇心眷琐材。

翻身辞璧水,举武上蓬莱。

日毂扶今圣,槐庭上亚台。

大恩无路报,泪血溅馀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宗圣神武文宪孝皇帝挽辞 其五
作者:史浩 〔宋代〕

念昔延英对,皇心眷琐材。
翻身辞璧水,举武上蓬莱。
日毂扶今圣,槐庭上亚台。
大恩无路报,泪血溅馀哀。

白话文翻译

回忆以前与延英的对话,陛下对那些琐细之事的关心。
翻身辞去璧水的职位,举武之人登上了蓬莱。
日月轮回,助力今时的圣主,槐庭上又有新的台阶。
对昔日的大恩无以回报,唯有泪水和血迹洒在余下的哀伤里。

注释

  • 念昔:回忆以前。
  • 延英:可能指代某位名臣或历史人物,具体身份需考证。
  • 琐材:指微小的事物,暗指皇帝对小事的关心。
  • 翻身:辞去职务或改变身份。
  • 璧水:可能指代某个地方或职位。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美好和理想境界。
  • 日毂:日月轮回,象征时间的流逝。
  • 槐庭:指皇宫内的庭院。
  • 亚台:指地位稍低的台阶,象征着地位的变化。
  • 大恩无路报:感激之情无法用物质来回报。
  • 泪血溅馀哀:表现出深切的悲痛和对逝者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浩,宋代诗人,字慎行,号惭愧,出生于江苏。史浩以其诗词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历史人物与事件,其作品常反映出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高宗去世之际,表现了史浩对皇帝的追思与哀悼。高宗是南宋的重要皇帝,他在位期间致力于稳固国家,史浩的诗歌也反映了对国家和领导者的深切情感。

诗歌鉴赏

《高宗圣神武文宪孝皇帝挽辞 其五》是一首充满感情的挽诗,深刻表达了对已故皇帝的哀悼与追忆。全诗以回忆为起点,首先回顾了与延英的对话,展现出皇帝对国家事务的细致关心。诗中“翻身辞璧水”一句,暗示了皇帝在权力和职责上的转变,象征着他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变化。

接下来的“日毂扶今圣,槐庭上亚台”则描绘了时光的流逝与新王的继位,表现出一种历史的连续性。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皇帝大恩的感激,却又无以回报的深沉哀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对逝去伟大人物的怀念。

此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象征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通过“泪血溅馀哀”的意象,传达了深切的悲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厚度与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念昔延英对,皇心眷琐材。”
    回忆过去与延英的对话,展现出皇帝对小事的关注与关心。

  2. “翻身辞璧水,举武上蓬莱。”
    表达了皇帝在职位上的变化,可能指代卸任或去世,象征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3. “日毂扶今圣,槐庭上亚台。”
    描述了时光的流逝以及新皇的继位,暗示历史的延续与变化。

  4. “大恩无路报,泪血溅馀哀。”
    最后表现出对皇帝恩德的感激与无以回报的哀伤,用泪血表达深切的悲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日毂”与“槐庭”,构成音韵的和谐。
  • 象征:蓬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泪血象征着深切的悲伤。
  • 比喻:将时间比作车轮,表现出历史的无情与必然。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已故皇帝的追忆与哀悼,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伟大领导者的敬仰。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交织,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与艺术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延英:象征历史的智慧与辅佐。
  • 璧水:暗指权力与责任。
  • 蓬莱:象征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 泪血:象征深切的哀痛与无法回报的感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延英”可能指代哪类人物?
    A. 一位士人
    B. 一位名将
    C. 一位皇帝
    D. 不明

  2. “泪血溅馀哀”中的“泪血”象征什么?
    A. 幸福
    B. 悲痛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史浩与李白的挽诗风格不同,李白的挽诗通常更为豪放,而史浩则更显细腻与情感深邃。李白的作品中常有豪情壮志,史浩则多表现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史浩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