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说良人滑将张婴》

时间: 2025-01-10 22:11:33

说良人滑将张婴。

从来嗜酒,还家镇长酩酊狂酲。

屋上鸣鸠空斗,梁间客燕相惊。

谁与花为主,兰房从此,朝云夕雨两牵萦。

似游丝飘荡,随风无定。

奈何岁华荏苒,欢计苦难凭。

唯见新恩缱绻,连枝并翼,香闺日日为郎,谁知松萝托蔓,一比一毫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说良人滑将张婴
作者:曾布 〔宋代〕

说良人滑将张婴。
从来嗜酒,还家镇长酩酊狂酲。
屋上鸣鸠空斗,梁间客燕相惊。
谁与花为主,兰房从此,
朝云夕雨两牵萦。
似游丝飘荡,随风无定。
奈何岁华荏苒,欢计苦难凭。
唯见新恩缱绻,连枝并翼,
香闺日日为郎,
谁知松萝托蔓,一比一毫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讲述了一个嗜酒成性的男子,他醉酒归家,依旧沉迷于酒中,状态狂乱。屋顶上鸣鸠声音空寂,梁间的燕子也因此受惊。谁来主宰花事,兰房从此被朝云和夕雨缠绕。仿佛是游丝一般飘荡,随风而动,难以捉摸。岁月荏苒,欢乐的计较变得无依无凭。唯有新生的恩情缱绻,连同枝叶一起,香闺中日日为郎而守候。谁知那松萝依托着蔓藤,轻如一毫,难以承载岁月的变迁。

注释

  • 滑将:形容人如滑头,狡猾;“张婴”可能是指某个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
  • 酩酊狂酲:形容醉酒的状态,酩酊即醉得很厉害。
  • 鸣鸠:指鸠鸟,常象征孤独或悲凉。
  • 兰房:指兰花,象征高洁的情感。
  • 朝云夕雨:形容变幻无常的情感或景象。
  • 岁华荏苒:形容岁月流逝,时间无情。
  • 新恩缱绻:新生的感情缠绵纠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布,字子厚,号白云,宋代人,以文才和词作著称,风格清新、婉约。曾布的诗词常表现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爱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水调歌头》写于作者对某位朋友或爱人的思念,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爱情缱绻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曾布的《水调歌头·说良人滑将张婴》是一首情感细腻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词中通过描写一个嗜酒成性的男子,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爱情的期待。开篇以“说良人”引入,直接指向主题,展现了对“良人”的复杂情感。接着以“酩酊狂酲”描绘了男子醉酒后的狂妄状态,突显其无所适从和迷失。

词中对鸟类的描绘,如“鸣鸠”和“客燕”,则增添了孤独和惊恐的氛围,象征着生活中的无助与失落。而“兰房”与“朝云夕雨”的对比,表现了爱情的缥缈与多变,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美感。在岁月流逝的背景下,诗人感慨万千,表达了对新生情感的珍惜和对过往的追忆。

最后,诗人以轻盈的意象结束,似乎将所有的情感都化作了那“松萝托蔓”的轻柔,令人感受到一种细腻的美。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仅是个人的感受,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哲理性和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说良人滑将张婴:开篇点名,表明这首词是对某个“良人”的描述。
  2. 从来嗜酒,还家镇长酩酊狂酲:说明这个人爱酒如命,醉酒归家。
  3. 屋上鸣鸠空斗,梁间客燕相惊:描绘环境,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4. 谁与花为主,兰房从此:提问,谁能主宰花事,暗示对爱情的思考。
  5. 朝云夕雨两牵萦:表达情感如云雨般变幻。
  6. 似游丝飘荡,随风无定:形容情感的虚无与无常。
  7. 奈何岁华荏苒,欢计苦难凭:感叹岁月流逝,快乐也难以依靠。
  8. 唯见新恩缱绻,连枝并翼:珍惜新生的情感,形容情感的紧密相连。
  9. 香闺日日为郎:表达对情人的思念与守候。
  10. 谁知松萝托蔓,一比一毫轻:结尾以轻巧的意象结束,象征情感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朝云夕雨”象征情感的变幻。
  • 拟人:鸟类的描写赋予了情感和情境。
  • 对仗:词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爱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情感的珍惜与对岁月无情的感慨,反映出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鸣鸠:象征孤独与失落。
  • 兰房:象征高洁的爱情。
  • 朝云夕雨:象征变幻无常的情感。
  • 松萝:象征轻盈而脆弱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曾布
    • C. 白居易
  2. “酩酊狂酲”形容的是?

    • A. 醉酒状态
    • B. 清醒状态
    • C. 哭泣状态
  3. 诗中提到的“兰房”象征什么?

    • A. 高洁的爱情
    • B. 贫苦的生活
    • C. 忧伤的回忆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苏轼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

诗词对比

  • 曾布的《水调歌头》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感情的珍惜,但曾布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苏轼则更强调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宋词鉴赏辞典》

这些资料可进一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词的文化背景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