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祈雨》

时间: 2025-01-11 07:45:54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意思解释

观祈雨

作者:李约 〔唐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白话文翻译

桑树的枝条没有叶子,土地上升起烟雾;
箫声迎接龙神的祈雨仪式在水庙前进行。
几处朱红色的大门里传出歌舞声,
我还担心春天的阴云会压抑了管弦乐的响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桑条:桑树的枝条。
  • 无叶:没有叶子,象征春天的迟到或干旱。
  • 土生烟:土地上冒出烟雾,可能指干旱或祭祀的烟雾。
  • 箫管:指竹制乐器,常用于迎接龙神的仪式。
  • 水庙:专门供奉水神的庙宇。
  • 朱门:红色大门,指富贵人家或官宦之家。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迎龙”与水庙祭祀是古代中国常见的祈雨活动,反映了农耕社会对雨水的渴望与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约,唐代诗人,擅长山水和咏物诗,作品中常融入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农历春季,恰逢干旱,农民渴望雨水,诗人借助祈雨的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期盼与焦虑。

诗歌鉴赏

《观祈雨》是一首富有情感与象征的诗,透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对于自然与生命的敬畏。首句“桑条无叶土生烟”,以沉寂的景象引入,描绘了春天的迟缓与干旱的无奈,桑树的枯萎预示着农田的贫瘠,暗含着农民的焦虑与期待。接着“箫管迎龙水庙前”则转向祈求雨水的仪式,箫声的响起与水庙的祭祀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氛围。诗人通过这种仪式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尊重与依赖。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则反映了社会的繁华与个体的无奈,尽管歌舞热闹,但在干旱的阴影下,这些欢乐似乎显得有些苍白。诗人借此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渴望与对自然的无能为力,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情感冲突。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味,意象鲜明,情感深邃,展现出李约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桑条无叶土生烟”:描绘春季干旱的景象,桑树无叶,暗示自然环境的恶劣。
  2. “箫管迎龙水庙前”:描写人们在水庙前举行祈雨仪式,表达对雨水的渴求。
  3. “朱门几处看歌舞”:描绘富贵人家中的歌舞场景,暗示社会的繁华。
  4. “犹恐春阴咽管弦”:表达对春季阴云的担忧,象征着对人类活动的压制。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间歌舞的对比,突出人们对雨水的渴望。
  • 象征:桑树无叶象征着干旱,春阴象征着压抑。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干旱与祈雨的场景,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力量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条: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希望。
  • 水庙:代表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与对雨水的期盼。
  • 朱门:象征富贵与繁华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庙”是用来做什么的? A. 祭祀水神
    B. 祭祀山神
    C. 休息场所

  2. “桑条无叶土生烟”中的“无叶”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景? A. 春天的生机
    B. 干旱的困境
    C. 秋天的景象

  3. 诗中描绘的歌舞场景与干旱形成了什么样的对比? A. 热闹与沉静
    B. 富贵与贫穷
    C. 欢乐与忧虑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约的《观祈雨》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社会现象的反思,但李约更侧重于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渴望,而杜甫则更强调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苦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观祈雨》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