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波渺前滩,白鸟下寒渚。
樵斧空山鸣,归舟夕阳暮。
去来风中人,明灭云外树。
双轮何时休,愁心此羁旅。
白话文翻译:
清澈的波浪在前滩轻轻荡漾,白色的鸟儿在寒冷的水边飞落。
山中空旷的林子里传来樵夫砍柴的声音,归航的小舟在夕阳西下时穿行。
来来往往的行人都在风中,远处的树木在云外时隐时现。
我的双轮何时才能停下,心中满是对旅途的忧愁。
注释:
- 清波:清澈的波浪。
- 渚:水边或小洲,指水边的沙滩或浅水区。
- 樵斧:砍柴的斧头,表示樵夫在砍伐树木。
- 归舟:指回家的船只。
- 夕阳暮:指傍晚时分的日落景象。
- 双轮:指车轮,象征旅行的工具。
- 羁旅:形容旅途中的孤独与忧愁。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意境和情感表达与古代诗人常常表现的游子心境相呼应,反映出对故乡的思念与流离失所的感慨,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屡见不鲜。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宗道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清新的笔触著称。虽然其生平资料不多,但其作品体现出对自然和人情的深刻理解,常常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一个旅途的场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旅人的心情,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和对旅途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旅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内心独白,展现了旅途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清波渺前滩,白鸟下寒渚”,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水边景象,清波荡漾,白鸟飞翔,给人一种恬静而又略带寒意的感觉。接着“樵斧空山鸣,归舟夕阳暮”,转而描绘了大自然中人的活动,樵夫的砍伐声与归舟的余晖共存,构建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的基调逐渐转向,尤其是“去来风中人,明灭云外树”,诗人将风中来往的人与隐约的树影结合,仿佛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漂泊的无奈。最后一句“双轮何时休,愁心此羁旅”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和对旅途无尽的忧愁。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外表下,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人生如旅,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孤独,但在这种孤独中,人又常常会寻找到自我与归属的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清波渺前滩:描绘了水面的波纹轻轻荡漾,渺小而清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白鸟下寒渚:白鸟的降落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同时“寒”字突显了环境的冷清。
- 樵斧空山鸣:樵夫的劳动声在空旷的山中回响,显示出人与自然的互动。
- 归舟夕阳暮:归来的舟在夕阳下显得尤为温馨,代表着归家的希望。
- 去来风中人:描绘了旅途中的人,风中飘荡,显得无依无靠。
- 明灭云外树:树影在云间忽隐忽现,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双轮何时休:反映了旅人的心情,问何时能停止旅行。
- 愁心此羁旅:表达了内心的愁苦与对旅途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波、白鸟等自然元素比作旅途中孤独的心情。
- 拟人:风中人、明灭树影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 对仗:如“去来风中人,明灭云外树”,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孤独旅途的无奈,反映出人对归宿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清波: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白鸟:代表自由与孤独,映射游子的心境。
- 樵斧: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劳动的意义。
- 夕阳:代表归乡的希望与生命的流逝。
- 双轮:象征旅途的艰辛与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鸟”代表什么?
A. 自由
B. 归属
C. 孤独
D. 以上皆是 -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快
B. 悲伤
C. 平静
D. 激昂 -
“双轮何时休”中“双轮”指的是什么?
A. 车轮
B. 船
C. 飞鸟
D. 樵斧
答案:
- D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陈宗道的《旅怀》更侧重于对旅途孤独感的表现,而李白则在醉酒中寻找自我。两者都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