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

时间: 2025-01-26 00:36:27

吾友张文潜,君行乃其里。

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

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

不知尘土中,奴椎婢不齿。

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

勿问见自知,未语君已憙。

与游今已後,行矣勿停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
作者:陈师道

吾友张文潜,君行乃其里。
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
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
不知尘土中,奴椎婢不齿。
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
勿问见自知,未语君已憙。
与游今已後,行矣勿停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李奉议即将前往亳州担任判官的祝福。首先提到自己的朋友张文潜,感慨朋友的离去。接着回忆起他们年轻时一起钓鱼游玩的时光,感叹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随着风的传来,作者不禁遐想,认为自己有志于成就千古伟业。然而,世俗的纷扰却使人难以摆脱,不免感到苦闷。尽管心中毫无尘埃,书写之际却能倾注百般情感。最后,作者希望朋友在未来的旅途中不要停滞,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

注释

  • 君行乃其里:君,即李奉议;其里,指他要去的地方。
  • 壮者或可指:壮年时的豪情,或许可以指引他人。
  • 奴椎婢不齿:对那些低贱之人的轻蔑。
  • 胸中无一尘:心中没有一丝杂念。
  • 笔下有百纸:写作时能倾注百般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生卒年不详),字士元,号隨庵,宋代诗人,擅长古诗,风格清新脱俗。他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受到当时文人风尚的影响,作品多关注人情世故和个人理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奉议即将赴亳州任职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当时,士人之间的送别诗歌是常见的社交礼仪,既表达情谊,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透过对友人的送别,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厚的情感与理想。诗中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前行的激励。开头以朋友的行程为引子,逐渐引出对人生理想的思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中“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一句,突显了作者追求纯粹理想的志向,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尽管生活充满烦扰与困惑,但作者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希望朋友在未来的求职路上能够勇往直前。这种理想主义的情怀和对友人的祝福,构成了诗歌的核心情感。

从艺术手法来看,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练,体现了宋代诗人的风格。整首诗在形式上较为自由,在内容上却充满了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友张文潜:开头直接点出朋友,引发情感共鸣。
  • 君行乃其里:强调朋友即将出行,暗含送别之意。
  • 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回忆过往,表达对青春的怀念。
  • 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感受到外界的变化,引发对理想的思考。
  • 不知尘土中,奴椎婢不齿:对世俗的厌倦,表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
  • 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内心的纯净与丰富的表达形成对比。
  • 勿问见自知,未语君已憙:不必多说,朋友自然能感受到情谊。
  • 与游今已後,行矣勿停轨:鼓励朋友继续前行,追求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胸中无一尘”,用来比喻理想的纯粹。
  • 对仗:如“笔下有百纸”,与“胸中无一尘”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诗中不仅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友人之间的相互鼓励和激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钓游:象征自由与闲适,代表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向往。
  • 尘土:代表世俗的烦扰与琐事,诗人对此表示厌倦。
  • 百纸:象征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沉淀与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张文潜”是指谁?

    • A. 朋友
    • B. 诗人
    • C. 官员
  2. 诗中提到“胸中无一尘”意思是:

    • A. 心中充满杂念
    • B. 内心纯净
    • C. 内心复杂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望
    • C. 对人生的反思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但更侧重于人生的短暂与奋斗。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与陈师道的理想追求有共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