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令程文简公挽辞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1 20:05:39

谋猷国称老,政事吏为师。

始卒君臣分,哀荣将相仪。

行人看笳鼓,旧部泣旌旗。

千载伊嵩路,萧萧陇树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谋猷国称老,政事吏为师。
始卒君臣分,哀荣将相仪。
行人看笳鼓,旧部泣旌旗。
千载伊嵩路,萧萧陇树悲。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谋划国政的老者,政务让官吏来担任师长。
从开始到结束,君臣之间的关系分明,哀伤的荣华显现出将相的仪态。
路过的行人听到笳鼓声,旧部的将士在旌旗下痛哭流涕。
千年了,伊嵩之路边,萧条的陇树让人感到悲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谋猷:谋划和计划,指的是治理国家的策略。
  • 政事:指政治事务。
  • 君臣:指国君与臣子。
  • 哀荣:指悲伤的荣华,表现出一种对荣华的追忆和哀伤。
  • 笳鼓:古代乐器,通常用于军中或庆典,象征着气氛的热烈。
  • 旌旗:军旗,象征着军队和将领。
  • 千载:千年,时间的延续。
  • 伊嵩路:古代的一个地方,以往的名路,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萧萧:形容声音的清冷,或树木的萧条。

典故解析:

  • 伊嵩:古代名山,象征着名将的归宿,常用以指代故人。
  • 笳鼓声:在古代,笳鼓常用于征战或庆典,代表着一种历史的回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文简,号蔚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沉稳,常以历史和政治为题材。他的诗歌往往富有哲理,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韩维对中书令程文简公的悼念之际,程文简公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深受朝野爱戴。他的去世让韩维感到深切的悲痛,诗中通过描绘政事与人情,表达对故人的哀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已故中书令程文简公的怀念与敬仰。诗的开头“谋猷国称老,政事吏为师”,不仅点出了程公的政治智慧和能力,也突出了他在世时对国家的贡献。接着,诗人对君臣之关系的分明进行了回顾,体现出一种对深厚政治关系的追忆。

“行人看笳鼓,旧部泣旌旗”这一句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程公去世后留下的深刻影响,行人与旧部的反应让人感受到一种失落与悲伤。最后一句“千载伊嵩路,萧萧陇树悲”,则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萧条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故人的长久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个人的悼念,也有对历史的反思,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凉与对人事无常的感悟。这种情感的深邃和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在宋代诗词中独具特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谋猷国称老:指程公治理国家的智慧与经验,且年长。
  2. 政事吏为师:显示他在政务上对官吏的教导与指导。
  3. 始卒君臣分:指君臣之间关系的明确,从开始到结束都有分界。
  4. 哀荣将相仪:将相的荣华与哀伤并存,表达对权力与地位的感慨。
  5. 行人看笳鼓:行人经过时听到鼓乐声,象征着生动的场景。
  6. 旧部泣旌旗:曾经的部下在军旗下痛哭,表现对主人的怀念。
  7. 千载伊嵩路:历史悠久,指代程公的影响。
  8. 萧萧陇树悲:自然的景象与悲伤情感的结合,深化了哀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谋猷国称老,政事吏为师”,前后句在结构上形成对称。
  • 比喻:用“笳鼓”与“旌旗”象征历史与情感的交织。
  • 拟人:萧萧的陇树仿佛也在为程公的离去而悲伤,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已故程文简公的深切怀念与敬仰,反映出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对政事的感慨,展现了人事无常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政治与权力。
  • 君臣:代表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 笳鼓旌旗:分别象征着庆祝与哀悼,表现出历史的交错。
  • 陇树:自然意象,萧条的树木象征着悲伤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行人看笳鼓”中,笳鼓象征什么? a) 喜庆
    b) 悲伤
    c) 战争

  2.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故人的怀念
    b) 对国家的赞美
    c) 对自然的描写

  3. “萧萧陇树悲”中的“萧萧”是指什么? a) 声音
    b) 颜色
    c) 形态

答案:

  1. a) 喜庆
  2. a) 对故人的怀念
  3. a) 声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韩维的这首挽辞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但韩维更加关注个体的哀痛,而杜甫则在国家大义与个人情感之间寻求平衡。杜甫的作品往往更具社会关注,而韩维的则更加私人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
  • 《古诗词的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