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原甫试墨见贻》

时间: 2025-01-22 23:05:40

金壶道人丸法墨,持买都城人莫识。

君先得之写大句,光与日彩相吞蚀。

句精墨妙气怒豪,意欲斩鲸连巨鳌。

鲸鳌天地两微物,何足辱吾钩与刀。

丈夫卷舒固有道,愿君少安无草草。

都城不独墨好酒亦好,安得不饮自枯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壶道人丸法墨,持买都城人莫识。
君先得之写大句,光与日彩相吞蚀。
句精墨妙气怒豪,意欲斩鲸连巨鳌。
鲸鳌天地两微物,何足辱吾钩与刀。
丈夫卷舒固有道,愿君少安无草草。
都城不独墨好酒亦好,安得不饮自枯槁。

白话文翻译

金壶道人制作的法墨,持有它的人在都城无人识得。
你先得到了它,便写出了气势磅礴的诗句,光彩夺目,宛如日光与彩色相互吞噬。
诗句精炼,墨韵醇厚,气势如虹,想要斩杀鲸鱼和巨鳌。
鲸鱼和巨鳌不过是天地间的微小之物,如何能让我手中的钩和刀感到屈辱?
一个男子汉自有他的一条道,愿你少些急躁,安静地写作。
都城不仅仅墨水好,酒也格外美好,怎么能不饮酒而让自己枯槁呢?

注释

  • 金壶道人:指的是一位以制作墨水而著称的人物。
  • 法墨:特指上等墨水,具有特殊效果。
  • 鲸鳌:指代大而强大的生物,象征着宏大的目标。
  • 卷舒:形容诗人创作时的随意与自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宋代诗人,生于南宋,主要以诗歌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用典,常常在作品中融入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韩维与原甫的交流中,表达了对墨水的珍视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诗中以墨水作为引子,探讨了创作与饮酒的关系,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对生活的态度。

诗歌鉴赏

《答原甫试墨见贻》是一首以墨水为引子的诗,透过墨水的品味,展现了韩维对诗歌创作与生活的思考。诗人以“金壶道人”的墨水为切入点,表示这种墨水在都城无人识得,反映了对珍品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执着。接着,韩维提到自己写出气势宏大的诗句,表现了对诗歌的自信与豪情。

诗中“鲸鳌”象征着创作中的巨大挑战,诗人以此表达出对这些挑战的不屑,强调了创作的自由与个性。最后,诗人以“都城不独墨好酒亦好”总结,表明生活的多元与丰富,强调了诗人在创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生动,展现了韩维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坚定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壶道人丸法墨:提到制作高级墨水的金壶道人,强调墨水的珍贵。
  2. 持买都城人莫识:在都城中,拥有这种墨水的人却不多,突显其稀有。
  3. 君先得之写大句:你(原甫)得到了这种墨水,便写出了宏伟的诗句。
  4. 光与日彩相吞蚀:诗句的光彩如日光与彩色相互交融,形容诗句的气势。
  5. 句精墨妙气怒豪:诗句精炼,墨韵醇厚,展现了诗人的豪情。
  6. 意欲斩鲸连巨鳌:表达了诗人想要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
  7. 鲸鳌天地两微物:鲸鱼和巨鳌与天地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表明挑战的渺小。
  8. 何足辱吾钩与刀:即使面对挑战,诗人也不屑于自贬。
  9. 丈夫卷舒固有道:强调创作的随意与自由,男子汉应有自己的风格。
  10. 愿君少安无草草:希望对方能安静创作,不要急躁。
  11. 都城不独墨好酒亦好:都城的生活丰富多彩,不仅有墨水,还有美酒。
  12. 安得不饮自枯槁:生活中怎么能不享受美酒而让自己枯竭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句比作日光与彩色,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句式整齐,形成和谐的音律感,增强了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强调了创作的自由,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墨水:象征创造与艺术,代表着诗人的职业。
  • 鲸与鳌:象征挑战与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伟大目标的渴望。
  • :象征生活的享受与乐趣,体现了文人对于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壶道人”是指什么? A. 一位著名的诗人
    B. 制作墨水的人
    C. 一位画家
    D. 一位酒商

  2. “鲸鳌”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挑战与追求
    C. 友谊
    D. 乡愁

  3. 诗中提到“都城不独墨好酒亦好”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都城只有酒
    B. 都城的生活丰富多彩
    C. 都城的人都不喝酒
    D. 墨水和酒都不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生活和饮酒的热爱。
  • 李白《将进酒》:强调饮酒与豪情,展现了生活的豪放与洒脱。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饮中八首》对比,杜甫在酒中表达忧国的情怀,而韩维则强调享受生活中的乐趣。两者的情感基调和主题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