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山操》
时间: 2025-01-22 05:49: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介山操 杨维桢 〔元代〕
一龙失所,五蛇从之周天下。四蛇完身,一蛇独亏股。龙上天兮,蛇各有户。一蛇无户,薄以焦火。吁嗟乎四蛇从龙作甘雨,一蛇焦枯,无恨在下土。
白话文翻译:
一条龙失去了它的位置,五条蛇跟随它周游天下。四条蛇保持完整,只有一条蛇的腿部受损。龙升天了,每条蛇都有自己的家。只有一条蛇没有家,暴露在炽热的火焰中。唉,四条蛇跟随龙带来了甘霖,而那条焦枯的蛇,在下面的土地上没有怨恨。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龙失所:比喻一个领导者失去了他的位置。
- 五蛇从之:比喻其他成员跟随这个领导者。
- 周天下:周游天下,指四处游历。
- 完身:身体完整无损。
- 独亏股:唯独腿部受损。
- 龙上天:比喻领导者升至高位。
- 蛇各有户:每条蛇都有自己的家,比喻各自安居。
- 薄以焦火:暴露在炽热的火焰中,比喻处境艰难。
- 吁嗟乎:叹息声。
- 作甘雨:带来好处或恩惠。
- 焦枯:干枯,比喻处境艰难。
- 无恨在下土:在下面的土地上没有怨恨,比喻无怨无悔。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具体典故,但通过龙与蛇的比喻,可以联想到古代神话中龙作为吉祥和权力的象征,蛇则常被视为随从或辅助的角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约1296-1370),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浙江绍兴人。他的诗风豪放,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维桢晚年,通过对龙和蛇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权力更迭和社会变迁的深刻观察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龙与蛇的比喻,深刻描绘了权力更迭和社会变迁中的不同命运。诗中“一龙失所”和“五蛇从之”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领导者的失势和追随者的不同境遇。四条蛇的“完身”与一条蛇的“独亏股”进一步强调了命运的不公。最后,诗中的“一蛇无户,薄以焦火”和“一蛇焦枯,无恨在下土”则传达了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深沉,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龙失所,五蛇从之周天下”:比喻一个领导者失去了他的位置,其他成员跟随他四处游历。
- “四蛇完身,一蛇独亏股”:四条蛇保持完整,只有一条蛇的腿部受损,比喻追随者中有的安然无恙,有的却遭受不幸。
- “龙上天兮,蛇各有户”:领导者升至高位,每条蛇都有自己的家,比喻各自安居。
- “一蛇无户,薄以焦火”:只有一条蛇没有家,暴露在炽热的火焰中,比喻处境艰难。
- “吁嗟乎四蛇从龙作甘雨,一蛇焦枯,无恨在下土”:叹息四条蛇跟随龙带来了甘霖,而那条焦枯的蛇,在下面的土地上没有怨恨,传达了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龙与蛇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权力更迭和社会变迁中的不同命运。
- 对比:通过“完身”与“独亏股”、“各有户”与“无户”等对比,强调了命运的不公。
- 拟人:将蛇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各有户”、“无恨在下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权力更迭和社会变迁中不同命运的深刻观察和感慨,以及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权力和吉祥的象征。
- 蛇:随从或辅助的角色。
- 完身:身体完整无损。
- 独亏股:唯独腿部受损。
- 焦火:炽热的火焰,比喻处境艰难。
- 甘雨:带来好处或恩惠。
- 焦枯:干枯,比喻处境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一龙失所”比喻什么? A. 一个领导者失去了他的位置 B. 一条龙失去了它的家 C. 一个国家失去了它的领导者 答案:A
-
诗中“四蛇完身,一蛇独亏股”表达了什么? A. 所有蛇都受伤了 B. 只有一条蛇受伤了 C. 所有蛇都安然无恙 答案:B
-
诗中“一蛇无户,薄以焦火”中的“焦火”比喻什么? A. 炽热的火焰 B. 艰难的处境 C. 无家可归 答案:B
-
诗中“一蛇焦枯,无恨在下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怨恨 B. 无奈接受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反映了战乱后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杨维桢的《介山操》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但杨维桢的诗更侧重于权力更迭和社会变迁中的不同命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杨维桢及其他元代诗人的作品,是研究元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杨维桢的生平和创作,以及元代文学的背景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