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巡郴永途中作》

时间: 2025-01-26 05:07:34

行役留三楚,思归又一春。

自疑冠下发,聊此镜中人。

机息知名误,形衰恨道贫。

空将旧泉石,长与梦相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巡郴永途中作 戴叔伦 〔唐代〕 行役留三楚,思归又一春。 自疑冠下发,聊此镜中人。 机息知名误,形衰恨道贫。 空将旧泉石,长与梦相亲。

白话文翻译:

我因公务停留在三楚之地,又是一年春天,思念家乡。 自己怀疑头上的白发,姑且看看镜中的人。 机智和名声都是虚妄,身体衰弱,恨自己学识贫乏。 只能空对着旧时的山水,长久地与梦境相伴。

注释:

  • 行役:因公出差。
  • 三楚:古代楚国分为东楚、西楚、南楚,合称三楚,这里泛指楚地。
  • 冠下:指头上的白发。
  • 机息:机智停止,指机智和名声都是虚妄的。
  • 形衰:身体衰弱。
  • 道贫:学识贫乏。
  • 泉石:指山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32年—约789年),字幼公,唐代诗人,与韦应物并称“韦戴”。他的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此诗是他在巡游郴州和永州途中所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戴叔伦在公务出差途中,经过三楚之地,正值春天,触景生情,思念家乡,同时感慨自己的衰老和学识的贫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和自我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感慨。诗中“行役留三楚,思归又一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和心情,春日的到来更增添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自疑冠下发,聊此镜中人”则通过自我审视,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接受。“机息知名误,形衰恨道贫”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名声的虚妄和学识贫乏的遗憾。最后两句“空将旧泉石,长与梦相亲”则寄托了诗人对美好回忆的留恋和对梦境的依赖,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役留三楚,思归又一春”:诗人因公务停留在三楚之地,又是一年春天,触景生情,思念家乡。
  • “自疑冠下发,聊此镜中人”:诗人自我怀疑头上的白发,通过镜中的人影来审视自己。
  • “机息知名误,形衰恨道贫”:诗人认为机智和名声都是虚妄的,身体衰弱,恨自己学识贫乏。
  • “空将旧泉石,长与梦相亲”:诗人只能空对着旧时的山水,长久地与梦境相伴。

修辞手法:

  • 比喻:“自疑冠下发”通过比喻白发来表达衰老。
  • 拟人:“长与梦相亲”将梦境拟人化,表达对梦境的依赖。
  • 对仗:“行役留三楚,思归又一春”中的“行役”与“思归”,“留三楚”与“又一春”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感慨。通过旅途中的景象和自我反思,诗人抒发了对衰老、名声虚妄和学识贫乏的遗憾,以及对美好回忆和梦境的留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楚:泛指楚地,象征旅途的遥远和陌生。
  • 冠下:指头上的白发,象征衰老。
  • 镜中人:象征自我审视和现实的接受。
  • 泉石:指山水,象征美好回忆和梦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行役留三楚”中的“三楚”指的是什么? A. 三个楚国 B. 楚地的三个部分 C. 三个楚国的首都 D. 楚地的三个著名景点

  2. 诗中“自疑冠下发”中的“冠下”指的是什么? A. 帽子下面 B. 头上的白发 C. 头顶 D. 帽子

  3. 诗中“空将旧泉石”中的“泉石”指的是什么? A. 泉水和石头 B. 山水 C. 泉水和山石 D. 泉水和山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戴叔伦的《将巡郴永途中作》与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但戴叔伦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衰老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戴叔伦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戴叔伦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包括戴叔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