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请还山元规远迓遂成山颂
作者: 张继先 〔宋代〕
喜见石浑沦,忘言意独真。
还寻石桥约,一洗客京尘。
香篆丹炉静,诗篇彩笔新。
高霞不狐映,携手洞门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山中看到自然景象时的心情。看到石头浑浑噩噩的样子,令我忘却了言语,内心感到非常真实。又想起与友人约定在石桥相见,此时想要洗去我在京城的尘埃。香炉静静地燃烧着香火,诗篇在彩笔下重新书写。高高的霞光不再映照着狐狸,携手共同走向洞门迎接春天。
注释:
- 石浑沦:形容石头的形态模糊不清,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
- 忘言:忘却了用言语表达的需要,表示内心的真实感受。
- 京尘:指在京城生活所带来的尘世烦恼。
- 香篆:指香炉中燃烧的香,象征宁静和雅致。
- 高霞不狐映:高远的霞光不再映照狐狸,暗示自然的纯粹和不被世俗打扰。
- 携手洞门春:携手共迎春天,表达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继先,生活在宋代,是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风格清新而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或许是在某次山中游历中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山水之美让他忘却尘世的烦恼,寻求一种宁静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获得的心灵宁静与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通过描写石头的浑浑噩噩,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的真实感受,既表现了自然的魅力,也暗示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应寻找内心的宁静。接下来的两句中,作者提到与友人约定在石桥见面,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同时也希望能洗去京城的尘埃,意味着对都市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的向往。最后两句以“香篆”和“高霞”描绘了一个安静、美好的春天场景,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淡雅的情感,令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喜见石浑沦:看到石头的样子,内心感到喜悦。
- 忘言意独真:忘记语言的束缚,心中感到真实。
- 还寻石桥约:想起与友人相约在石桥见面。
- 一洗客京尘:想要洗去在京城生活的尘埃与烦恼。
- 香篆丹炉静:香炉静静燃烧着香,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 诗篇彩笔新:在这个环境中,重新写下新的诗篇。
- 高霞不狐映:高高的霞光纯净,没有世俗的干扰。
- 携手洞门春:与友人携手进入春天的洞门,象征着新的开始。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比喻内心的感受。
- 拟人:将香篆、丹炉等自然元素赋予人的情感。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希望逃离尘世喧嚣,回归自然的愿望,展现了一种淡雅、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石头:象征着自然的质朴与真实。
- 香篆: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雅致生活。
- 高霞:象征着自由与纯净的心灵状态。
- 洞门春: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京尘”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的尘埃
- B. 都市生活的烦恼
- C. 友人的思念
- D. 山水的美丽
-
“香篆丹炉静”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 A. 喧闹
- B. 宁静
- C. 复杂
- D. 忧伤
-
诗人对与友人相约在石桥见面的情感是?
- A. 忘却
- B. 期待
- C. 失望
- D. 疑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与张继先的作品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孤独的美,而张继先则更强调人与友的情谊与共鸣。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