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山居
作者: 释彦强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老矣毋能役,岩分草草绿。
放渠藜六尺,销得屋三椽。
雪尽收茶早,云晴拾菌鲜。
有时临近涧,揎手弄潺湲。
白话文翻译:
老了就不再劳作,岩石间杂草青翠。
种下六尺长的藜麦,盖上三椽的小屋。
雪融后茶叶早已采摘,云开后蘑菇鲜美可拾。
有时靠近小溪,伸手玩弄潺潺流水。
注释:
- 老矣:年老了。
- 毋能役:不能再劳作。
- 岩分:山岩之间。
- 草草绿:草木生长茂盛,呈现绿色。
- 藜:一种植物,藜麦,常用于食用。
- 三椽:用三根木条搭成的小屋。
- 雪尽:雪融化。
- 拾菌鲜:指采摘新鲜的蘑菇。
- 临近涧:靠近小溪。
- 揎手弄潺湲:伸手玩弄流动的水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彦强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士人的人文关怀和自然情怀。
创作背景:
《山居》创作于诗人隐居山林之时,反映了他追求宁静、远离喧嚣的生活理想。宋代社会动荡不安,许多士人选择隐逸,以寻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
诗歌鉴赏:
《山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山居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两句“老矣毋能役,岩分草草绿”,在简单的叙述中流露出诗人对于年老的无奈与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山间的青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诗人的衰老,也反映出他心中对生活的满足。
接下来的“放渠藜六尺,销得屋三椽”则描绘了诗人一方面安于现状,另一方面却又不失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藜麦的种植和小屋的搭建,象征着朴素的自给自足,与当时士人追求的富贵名利形成鲜明对比。
“雪尽收茶早,云晴拾菌鲜”两句,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与丰收的喜悦。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出山居生活的乐趣和丰盈,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一句“有时临近涧,揎手弄潺湲”更是将整个意境推向高潮,诗人不禁伸手玩水,体现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态度,真实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矣毋能役:诗人自述年老,已无法再从事重体力劳动,暗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 岩分草草绿:描绘山岩间的青翠草木,生动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
- 放渠藜六尺:表达了诗人种植藜麦的简单生活,反映了朴素的自给自足。
- 销得屋三椽:小屋的构建象征着安定的生活环境。
- 雪尽收茶早:春雪融化后,早茶的丰收,展现自然的循环与生命的延续。
- 云晴拾菌鲜:云开后,蘑菇的鲜美采摘,象征着山居生活的丰盈。
- 有时临近涧:表达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感。
- 揎手弄潺湲:动态描写与自然互动,展现诗人的自在与洒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雪尽收茶早,云晴拾菌鲜”,平行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美感。
- 意象:自然景物如岩石、草木、茶、菌等,构成了富有生机的山居生活画面。
- 拟人:通过“弄潺湲”赋予水流以生命,表现诗人对自然的亲切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岁月流逝的淡然态度,展现了人们追求宁静、和谐的心灵归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象征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草绿:代表自然的生机与希望。
- 藜: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茶:代表丰收与生活的满足。
- 菌:象征自然的馈赠与生活的乐趣。
- 涧:代表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安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老矣毋能役”意指什么? A. 年轻有为
B. 年老无能
C. 努力工作
D. 享受生活 -
诗中提到的“藜”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树
C. 一种植物
D. 一种果实 -
“有时临近涧”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城市的向往
B. 对自然的亲近
C. 对工作的热爱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居生活,但更突出了秋天的寂寥与自然的静谧。
- 陶渊明《饮酒》:强调隐逸生活中的自由与洒脱,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山水田园诗的美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