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3 23:26:49

眼见色时耳便聋,耳闻声处眼无功。

朝来不耐灵禽报,树上杨梅似火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见色时耳便聋,耳闻声处眼无功。朝来不耐灵禽报,树上杨梅似火红。

白话文翻译:

眼睛看到颜色的时候耳朵就听不见声音,耳朵听到声音的时候眼睛就失去了作用。今天早晨不耐烦地听灵禽报信,树上的杨梅看上去像火一样红。

注释:

  • 眼见色:眼睛看到颜色,指视觉的作用。
  • 耳便聋:耳朵在此时变得失去听力,形容感官之间的相互影响。
  • 耳闻声:耳朵听到声音。
  • 眼无功:眼睛在此时没有作用,强调感官的功能互相排斥。
  • 灵禽:灵巧的鸟,常用来指代报喜的鸟类。
  • 杨梅:一种果实,成熟时颜色鲜艳,象征丰收与美好。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灵禽”可以联想到古代文化中,鸟类常被视为传递信息的使者,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预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道震,宋代僧人,精通诗文,作品风格多以禅理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氛围与人文精神。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早晨,作者在山林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瞬间,借助对比手法表达了感官之间的相互排斥与自然的和谐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开头两句用“眼见”和“耳闻”的对立,形象地表现了视觉和听觉在同一时刻无法兼得的矛盾。诗人似乎在感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往往难以兼顾,提示人们在追求感官享受时,往往会错过其他的美好。接下来的两句转而以“灵禽”和“杨梅”描绘自然景象,给予读者一种生动而富有色彩的画面感,表现出自然的独特魅力与生命的鲜活。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眼见色时耳便聋”:视觉强烈时,听觉便被压制。
    • “耳闻声处眼无功”:听觉突出时,视觉失去作用。
    • “朝来不耐灵禽报”:早晨不耐烦地听鸟鸣。
    • “树上杨梅似火红”:杨梅的红色犹如火焰,生动鲜明。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感官的作用,强调二者无法同时发挥的局限性。
    • 比喻:将杨梅比作火红,生动形象,增加了视觉冲击力。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生中的选择与感知的局限,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的赞美与感悟。

意象分析:

  • 颜色意象:“火红”象征热情与生命力,传达出自然界的鲜活与美丽。
  • 声音意象:“灵禽”代表自然中的生命与灵动,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释道震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灵禽”代表什么? A. 野兽
    B. 报喜的鸟
    C. 鱼类
    D. 昆虫

  3. 诗中所描绘的杨梅的颜色是什么? A. 绿色
    B. 蓝色
    C. 火红
    D. 黄色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比较释道震的《偈三首 其二》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现了自然的美,但释道震更多地关注感官的局限,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