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只为溪山有宿盟,两旬两度此经行。
马嘶险迳霜蹄滑,鸥舞平沙雪羽轻。
豪气不从尘外减,新诗偏向道间成。
梅花似有相迎意,野水篱边数蕊明。
白话文翻译:
因为溪边的山水有着我们曾经的约定,所以我在这条路上走了两次。
马儿在险峻的山道上嘶鸣,霜冻使马蹄变得滑溜;
海鸥在平坦的沙滩上翩翩起舞,雪白的羽毛显得轻盈。
我的豪情并没有因世俗而减退,新诗却偏偏与道家思想相契合。
梅花似乎在向我表示欢迎,篱边的野水旁,几朵花蕊正鲜明地绽放。
注释:
- 溪山:指溪流和山岳,常用来描写自然风光。
- 宿盟:旧日的约定或情谊。
- 两旬两度:指两个十天,形容经过了两次。
- 马嘶险迳:马在危险的山道上叫唤,表现出艰险的环境。
- 霜蹄滑:霜冻使马蹄打滑,增强了行路的艰难感。
- 鸥舞平沙:海鸥在平坦的沙滩上舞动,描绘出自由自在的景象。
- 豪气:指一种豪放的气概或情怀。
- 道间成:与道家思想相契合,表现出一种哲理的追求。
- 梅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暗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 野水篱边:野外小水旁的篱笆,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枢,宋代诗人,以诗词见长,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主题。他的诗风清新,注重情感与自然的结合,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施枢在自然中游历时,受到了山水的启发,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的景象与情感交融,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马上》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在溪山之间的行旅与思考。首句“只为溪山有宿盟”表明诗人与自然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约定,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接下来的描写,马嘶与霜蹄滑的意象,不仅展示了行路的艰难,更犹如诗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勇气与坚持。
而后“鸥舞平沙雪羽轻”的描写,则为整首诗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海鸥的舞动象征着自由和洒脱,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豪情与对自然的热爱。接着“豪气不从尘外减,新诗偏向道间成”,则展现了诗人虽身处尘世,却依然心怀理想,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体现了诗人追求真理与道义的坚定信念。
最后两句“梅花似有相迎意,野水篱边数蕊明”则将自然景象与人情味结合,梅花的迎接似乎在回应诗人内心的渴望和情感,篱边的花蕊则暗示着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与生活的美好。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具有鲜明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只为溪山有宿盟:诗人因与自然有着约定而持续游历。
- 两旬两度此经行:诗人已经走过两次这条路,显示出对自然的珍视。
- 马嘶险迳霜蹄滑:描绘行路中的艰辛,马的嘶鸣与滑的路面形成对比。
- 鸥舞平沙雪羽轻:海鸥在沙滩上舞动,表现出轻松愉快的自然场景。
- 豪气不从尘外减:强调即使处于尘世,诗人的豪情依然不减。
- 新诗偏向道间成:新诗与道家思想相契合,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深邃。
- 梅花似有相迎意:梅花的开放象征着对诗人的欢迎。
- 野水篱边数蕊明:描绘了自然的生机,暗示生活的希望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鸥的舞动比作自由的象征,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梅花似有相迎意,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情味。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谊、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追求理想与道德情操的精神追求,体现了高洁的人格与不屈的豪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山:象征着宁静与清新,代表着自然的美好。
- 马:象征着旅程与奋斗,展现了行者的坚持。
- 鸥:代表自由与轻盈,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宿盟”指的是什么?
- A. 旅行的目的地
- B. 旧日的约定
- C. 自然的风光
-
诗中的“马嘶险迳霜蹄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悠闲
- B. 旅途艰辛
- C. 自由自在
-
梅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生机
- B. 高洁与坚韧
- C. 冷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施枢的《马上》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施枢更注重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而王维则强调宁静的自然环境对心灵的启迪。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