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目寺
刘克庄
来人云虎出,留此到昏钟。
寺小于诸刹,山高似众峰。
未寒先得雪,已夏尚如冬。
老子曾游浙,微微有辨锋。
白话文翻译:
有人说老虎出没,留我在此听昏钟。
这寺庙比其他寺庙小,山却高得像众多峰峦。
未到寒冬便已下雪,夏天时仍然像冬天。
老子曾经游历浙江,微微地辨认出他的锋芒。
注释:
字词注释:
- 来人:来访的人。
- 云:说,讲。
- 虎出:指老虎出没,象征危险。
- 昏钟:指寺庙的钟声,通常在黄昏时分敲响。
- 刹:寺庙。
- 微微:轻微、稍微。
- 辨锋:辨认出锋芒,指老子的智慧和哲思。
典故解析:
- 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著有《道德经》,提倡自然与无为的哲学思想。
- 游浙:提到老子曾经游历浙江,可能是指道教在该地区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景莹,号云溪,宋代诗人,性情中人,尤以词作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克庄登临大目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大目寺》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而闻名。整首诗通过描绘大目寺的环境,展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开篇提到“来人云虎出”,引入了潜在的危险,设定了一个紧张的氛围。这种不安与寺庙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接着,诗人通过“寺小于诸刹,山高似众峰”,表达了自己对寺庙环境的观察,显示出自然的伟岸与人类的渺小。
“未寒先得雪,已夏尚如冬”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气候的异常,寓意生活的无常与变化。这种自然现象引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老子曾游浙,微微有辨锋”则将个人思考与历史哲学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老子智慧的崇敬与追随,表达了他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鲜明,情感真挚,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的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来人云虎出:来的人告诉我有老虎出没,暗示一种危险的存在。
- 留此到昏钟:我被留在这里,听着寺庙的钟声,增添了孤独感。
- 寺小于诸刹:这座寺庙相比其他寺庙显得小。
- 山高似众峰:山的高耸与众多峰峦相似,强调了自然的雄伟。
- 未寒先得雪:在寒冬来临之前便下雪,体现了季节的变化。
- 已夏尚如冬:到了夏天,天气依旧像冬天一样,反映出异常的气候。
- 老子曾游浙:提到老子曾经游历浙江,联结人文与自然。
- 微微有辨锋:微微能感受到老子的智慧,点出哲理的深邃。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寺庙的渺小与山的高大进行对比,突显自然的壮丽。
- 象征:老虎象征危险与挑战,而雪则象征时光的流逝与无常。
- 比喻:将老子的智慧比作锋芒,强调其深刻的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大目寺的环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道家哲学的推崇,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情怀和对智慧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象征着危险与挑战,暗示世事的不安定。
- 寺庙:象征着宁静与修行,反映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 山峰:象征自然的伟岸与永恒,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 雪: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轮回,表现生活的无常。
- 老子:象征着道德与智慧,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虎出”主要是象征什么?
- A. 危险
- B. 安全
- C. 欢乐
- D. 旅行
-
诗人通过“寺小于诸刹,山高似众峰”表达了什么?
- A. 寺庙的壮丽
- B. 自然的伟岸
- C. 人类的渺小
- D. 诗人的失落
-
“未寒先得雪”这句反映了什么?
- A. 季节的正常变化
- B. 气候的异常
- C. 诗人的忧愁
- D. 旅行的经历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伟岸的山与诗人内心的渺小,但杜甫更强调忧国忧民的情怀。
- 王维的《鹿柴》: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山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风格上更为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德经》注释本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