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题钱氏溪月》
时间: 2025-04-29 19:03: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鸥为客,绿野留吟屐。
两行柳垂阴,是当日仙翁手植。
一亭寂寞,烟外带愁横。
荷苒苒,展凉云,横卧虹千尺。
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
万绿正迷人,更愁入山阳夜笛。
百年心事,惟有玉阑知,
吟未了,放船回,月下空相忆。
白话文翻译:
与海鸥为伴,在绿野中留下吟唱的鞋印。
两行垂柳荫蔽,是当年仙翁亲手栽种的。
亭子寂寞无声,烟雾之外满是愁绪。
荷花摇曳,凉云飘展,横卧于千尺的彩虹上。
才因年老而不再追寻,优秀的诗句就此不再觅求。
万绿之中正迷人,更愁在山阳夜晚的笛声中。
百年的心事,只有玉阑知道,
吟唱未竟,放船归去,月下空自相忆。
注释:
- 吟屐:吟唱的鞋,表示在野外吟唱时留下的踪迹。
- 仙翁:传说中的神仙,指代栽种柳树的人。
- 烟外带愁横:指远处的烟雾中蕴含的愁苦情绪。
- 荷苒苒:荷花轻轻摇曳的样子。
- 玉阑:可能指代某个知心人或理想的境界。
- 山阳:指山间的南方,夜晚笛声更显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词人、诗人、书法家,擅长词作。其词风清新婉约,富有情感与画面感。
创作背景:
《蓦山溪·题钱氏溪月》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往事的回忆,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姜夔的《蓦山溪·题钱氏溪月》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了他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与鸥为客,绿野留吟屐”描绘了一个优雅而自由的情境,诗人在自然中吟唱,仿佛与海鸥为伴,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接下来的描绘中,“两行柳垂阴”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柳树是常见的意象,象征着柔情与惆怅。诗人提到“仙翁手植”,不仅增添了历史感,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随着诗意的发展,亭子的“寂寞”和“烟外带愁横”则渗透出一种孤独与忧伤的情感,似乎在暗示诗人内心的苦闷。
后半部分中,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无奈,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无法再创造出过往的辉煌。最后,诗中提到的“百年心事,惟有玉阑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隐秘的情感,只有心灵的知己才能理解。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交融,展示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姜夔以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生活的深邃与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与鸥为客,绿野留吟屐:诗人身处自然,与海鸥为伴,留下了吟唱的痕迹,营造出一幅自然与诗意的画面。
- 两行柳垂阴,是当日仙翁手植:柳树的阴影下,回忆起仙翁亲手栽种的情景,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一亭寂寞,烟外带愁横:亭子显得寂静,远方的烟雾中却弥漫着忧愁的气息。
- 荷苒苒,展凉云,横卧虹千尺:荷花轻轻摇曳,凉云飘展,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
- 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诗人感叹年华已逝,无法再写出优秀的诗句,流露出对创作的无奈感。
- 万绿正迷人,更愁入山阳夜笛:在万绿的美景中,想起山阳夜晚的笛声,更加增添了愁绪。
- 百年心事,惟有玉阑知:内心的秘密和情感,只有知己能够理解。
- 吟未了,放船回,月下空相忆:吟唱未尽,放船归去,在月光下独自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与鸥为客”,通过人和鸥的关系,隐喻诗人心灵的自由。
- 拟人:如“荷苒苒”,赋予荷花以人的动作,表现出自然的生动。
- 对仗:如“两行柳垂阴”和“万绿正迷人”,形成音韵和谐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自然的美丽与个人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感叹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厚关系,同时也流露出对创作与生命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鸥:象征自由与洒脱。
- 柳:象征柔情与思念,常与离别愁苦联系在一起。
- 亭:象征孤独与静谧的环境。
- 荷花:象征纯洁与美丽。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常用于夜晚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与鸥为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由与洒脱
- B. 忧愁与孤独
- C. 欢乐与喜悦
-
诗中提到的“仙翁”指的是谁?
- A. 一位神仙
- B. 诗人的朋友
- C. 自然的化身
-
“百年心事,惟有玉阑知”中的“玉阑”代表了什么?
- A. 知心朋友
- B. 一种理想的境界
- C. 自然的美景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描绘思乡情感,表达孤独与怀念。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通过月亮表达思念与情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蓦山溪》:两者都通过月亮表达思念,但《静夜思》更直接,情感更为浓烈;而《蓦山溪》则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出一种悠远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姜夔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