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

时间: 2025-02-04 17:01:19

天限长江,云扰中原,一局持棋势。

汉将谁。

盍为扫清之。

彼伎犹、黔驴而止。

客亦知。

何材不生斯世。

丁宁屡费君王旨。

向马首论诗,灯前观剑,岂无差强人意。

幸崆峒麦熟且休师。

又焉用陈琳檄书飞。

一笛楼头,万柳营间,从容麾帜。

噫。

代有戎夷。

时贤患乏经纶志。

紫岩公一出,敌当惊见花字。

谩被发忧邻,汗颜笑斫,客邪终岂婴元气。

待拜表笺天,移文问隐,老夫行且归矣。

怕胡雏穴隙尚相窥。

有淝水儿曹举兵麾。

看中兴、隽烈堪继。

随世样多能底。

卿自为卿计。

不妨老子,婆娑矍铄,从渠屦盈户外。

何须岘万勒丰碑。

有天知、方寸余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哨遍
天限长江,云扰中原,一局持棋势。
汉将谁。盍为扫清之。彼伎犹黔驴而止。
客亦知。何材不生斯世。丁宁屡费君王旨。
向马首论诗,灯前观剑,岂无差强人意。
幸崆峒麦熟且休师。又焉用陈琳檄书飞。
一笛楼头,万柳营间,从容麾帜。噫。
代有戎夷。时贤患乏经纶志。
紫岩公一出,敌当惊见花字。
谩被发忧邻,汗颜笑斫,客邪终岂婴元气。
待拜表笺天,移文问隐,老夫行且归矣。
怕胡雏穴隙尚相窥。有淝水儿曹举兵麾。
看中兴隽烈堪继。随世样多能底。
卿自为卿计。不妨老子,婆娑矍铄,从渠屦盈户外。
何须岘万勒丰碑。有天知方寸余地。

白话文翻译:

长江在天边延绵,云雾缭绕着中原大地,就如同一局棋在对弈。
汉朝的将领是谁呢?为何不来清除这些敌人?那些表演者像黔驴一样停滞不前。
来客也明白,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才涌现?多次请求君王的旨意却徒劳无功。
在马首下讨论诗词,灯下观赏剑器,难道没有让人满意之处吗?
幸好崆峒的麦子成熟了,我们可以暂时休兵。还用得着陈琳的檄文去飞扬吗?
在楼头吹笛,万柳阵间从容摆动旗帜。唉。
时代中有戎夷,贤士们却因缺乏经纶之志而忧虑。
紫岩公一出,敌人自然会惊恐地看到他的文采。
我们何必为邻国的忧虑而烦恼,羞愧地笑着去斫木,难道来客就真的会困扰元气吗?
等着拜表文书,移文询问隐事,我老人家行走归去。
担心胡人的雏鸟尚在窥伺。淝水之战的曹操儿子们正举兵。
看着中兴的英杰可以继承大业。时代的风格多才多艺。
你自为你自己的打算。没有必要让老子,悠然自得地在户外徘徊。
何须在岘山立下丰碑?只要有天知晓我的一寸心地。

注释:

  • 黔驴:比喻无能的人。黔指的是贵州,驴则是驴子。
  • 丁宁:多次请求。
  • 紫岩公:指的是王羲之,因其书法名扬天下,文采出众。
  • 淝水:指淝水之战,曹操与孙权的战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季贞,号渔山,南宋时期的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风清新、豪放,擅长描绘山水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哨遍》创作于南宋时期,时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诗人在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人才匮乏的感慨。

诗歌鉴赏:

《哨遍》以长江为引子,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诗人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与忧虑。开篇即以“天限长江,云扰中原”展现出一种浩渺与苍茫,仿佛在暗示着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接着提到“汉将谁”,引导读者思考如今的豪杰何在,借此反映出对当下政治局势的无奈与无力。

诗中提到的“丁宁屡费君王旨”,极具讽刺意味,表现了人才难得、请托无门的窘迫。诗人在灯下观剑、马首论诗,不禁让人联想到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受到那种在历史洪流中渺小的无助感。同时,诗的后半部分更是通过描述各种意象,表达出对战争的厌倦与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诗人以“何须岘万勒丰碑”作为结尾,似乎在说:只要有内心的安宁与富有,何必在外求名利。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显示出李曾伯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限长江,云扰中原:描写长江的壮丽与中原的动荡,暗示历史的变迁。
  2. 汉将谁。盍为扫清之:对当今将领的反思,呼唤有能之士出山。
  3. 丁宁屡费君王旨:表达对于人才匮乏的无奈。
  4. 向马首论诗,灯前观剑:突出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5. 幸崆峒麦熟且休师:描绘出希望与安宁的情景。
  6. 噫。代有戎夷。时贤患乏经纶志:感叹当今贤士的缺乏,时代的变迁带来的忧虑。
  7. 紫岩公一出,敌当惊见花字:暗指王羲之,体现出才华横溢的影响力。
  8. 老夫行且归矣:表现出一种归隐的态度,放下浮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黔驴”比喻无能之人。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句子展示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 反问:通过提问引导读者思考当前政治局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才匮乏的无奈、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江: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浩浩荡荡的气势。
  • :暗喻不安定的局势。
  • :和平与安宁的象征。
  • :代表战争与武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将”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将领?

    • A. 唐朝
    • B. 汉朝
    • C. 宋朝
    • D. 明朝
  2. “丁宁屡费君王旨”中的“丁宁”意指?

    • A. 请求
    • B. 争吵
    • C. 反思
    • D. 失败

答案:

  1. B. 汉朝
  2. A. 请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曾伯的《哨遍》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与政治的思考,但李白更显豪放与洒脱,而李曾伯则偏向于深沉的忧虑与反思。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李曾伯研究》
  3.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