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 子锋四十初度赋此为寿》
时间: 2025-02-04 17:04: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混沌待开,盘古未生,帝力焉加我。微大人其奈六鳌何。露莹莹初阳纷堕。海不波。从心四山苍翠,风来万叶声相和。随草木欣然,阴晴替者,厕身江水之左。乍重逢消瘦故姮娥。但笑指冰盘话销磨。天泬寥兮,水迤涎兮,浩歌楚些。呵。菩萨摩诃。须弥还纳三千大。钩曲皆竖子,熙熙然与争座。惯袖手神州,市尘书卷,昆池劫墨城池火。兼磊砢佳儿,嵚奇同志,淇源佩玉之傩。曰孔丘道沮继孟轲。曰短铗终朝数摩挲。且从容老罴高卧。乾坤同寿同喜,万籁咸呼贺。待吾来舞便便扫地,举世螟蛉蜾蠃。曲生频揖靥如荷。看绯霞万朵千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宇宙的混沌状态和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表达了生命的起源与变化。诗中提到的“帝力”象征着神的力量,诗人感叹人类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初升的阳光照耀着万物,海面平静如镜,四周群山苍翠,风吹动树叶发出悦耳的声音。诗人感受到自然的欣欣向荣,顺应天地的变化,感慨自己在江水旁的孤独。重逢的故人似乎已消瘦,笑谈间指着冰盘,回忆过往。天和水都显得辽阔而悠远,诗人吟唱着豪放的歌曲,似乎在对菩萨祈祷。风景如画,世人争相表现,各自忙碌。诗人借古人孔子和孟子的教诲,反思人生,享受悠闲的生活。最后,诗人祝愿天地同寿、万物同喜,期待着与大家同庆的时刻。
注释
- 混沌:指宇宙未分开之前的状态。
- 盘古: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开天地的传说。
- 六鳌:传说中的海神,象征着海洋的力量。
- 姮娥:月宫中的仙女,古代传说中的角色。
- 须弥:佛教中认为的世界之山,象征高大的事物。
- 孔丘、孟轲:孔子、孟子的别名,代表儒家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鸿,生于20世纪中叶,是当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形成了独特的诗风。秦鸿在古典诗词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常常在作品中探讨人生、自然与哲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四十岁生辰之际,旨在庆祝生命的历程与感悟。四十岁是一个人生的重要阶段,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秦鸿的《哨遍 子锋四十初度赋此为寿》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开篇以“混沌待开”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宇宙未开辟的神秘境地,随后提及盘古,暗示生命与创造的伟大。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时,使用了“初阳”、“苍翠”、“万叶声”等意象,使得场景生动而富有画面感。
诗中情感的转折也颇具深意,重逢的故人虽已消瘦,却仍能以笑谈来追忆过去,显示出人际关系的温情与时光的变迁。接下来的部分则通过对菩萨的呼唤,提升了诗的宗教和哲学层面,展现了诗人对超越现实的追求。
最后的祝愿“乾坤同寿同喜,万籁咸呼贺”不仅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也传达了对未来美好的期盼。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上起伏有致,展现了秦鸿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混沌待开:开头指出宇宙的未开之状态,象征着潜藏的无限可能。
- 帝力焉加我:感慨在如此伟大的力量面前,个体的渺小与无力。
- 海不波:描绘平静的海面,象征内心的宁静。
- 随草木欣然:表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出一种生命的欣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海不波”比喻内心的平静。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如“风来万叶声相和”。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语言更加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人试图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观察,反思个体与宇宙的关系,传达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混沌:象征未开化的状态,代表潜在的可能性。
- 盘古:象征创造与生命的起源。
- 姮娥:代表美好而遥不可及的理想。
- 须弥:象征高远的追求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盘古”是指什么?
- A. 月亮
- B. 创世神
- C. 诗人
- D. 海神
-
填空题:诗中“海不波”表达的是一种____的状态。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姮娥”是指一个月亮上的仙女。(对/错)
答案
- B
- 平静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秦鸿的《哨遍》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与哲学的结合,而后者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生命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当代诗人研究》
- 《秦鸿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