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晚春)》
时间: 2025-04-27 22:54: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坠红轻,浓绿润,深院又春晚。
睡起厌厌,无语小妆懒。
可堪三月风光,五更魂梦,又都被杜鹃催攒。
怎消遣。人道愁与春归,春归愁未断。
闲倚银屏,羞怕泪痕满。
断肠沈水重熏,瑶琴闲理,奈依旧夜寒人远。
白话文翻译:
花瓣轻轻落下,浓绿的叶子在润泽,深院里又是春末的时光。
睡醒后心情懒散,不想说话,连妆容也懒得打扮。
这三月的美景,到了五更时分,梦里魂牵梦萦,
却都被杜鹃的啼鸣所打扰。
我该如何消遣这忧愁?人们说愁与春天一同归去,
然而春天回去了,我的愁却依然未断。
我无所事事地倚靠在银屏前,羞于见到眼泪的痕迹。
心如刀割,似重沉水一般,瑶琴随意摆弄,
可夜里还是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依然遥远。
注释:
- 坠红:落下的花瓣,这里指春天的花朵。
- 浓绿润:浓密的绿叶滋润,描绘春末生机盎然的景象。
- 深院:指深邃的院落,寓意幽静。
- 杜鹃催攒:杜鹃鸟的啼鸣催促人们回想过往的情感。
- 银屏:古代女眷用来遮挡的屏风,象征隐秘与羞怯。
- 断肠沈水重熏:形容心情的极度悲伤,如同沉重的水压在心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垓,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创作风格以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描绘为主。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春末,诗人或许经历了离别或失落,借助春天的景象表达内心的愁苦。
诗歌鉴赏:
《祝英台(晚春)》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在春末时节的复杂心境。开篇通过“坠红轻,浓绿润”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春天的美丽却与诗人的愁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睡醒后的懒散、对春光的感叹,以及被杜鹃啼鸣打扰的梦境,都无不透露出一种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人道愁与春归,春归愁未断”一句,深刻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尽管春天已然归去,但诗人内心的愁苦却依旧延续,这种对比使得诗意愈加深邃。后面的“闲倚银屏,羞怕泪痕满”,更是展现了诗人的脆弱与内心的挣扎,令人心生共鸣。
整首诗以春天的意象为背景,通过层层递进的情感展现,最终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流逝带来的无情与个人情感的无助,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坠红轻,浓绿润,深院又春晚:描绘春天的景色,暗示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失落。
- 睡起厌厌,无语小妆懒:表达出诗人醒来后的无奈与懒散,透露出情绪的低落。
- 可堪三月风光,五更魂梦,又都被杜鹃催攒:对春天美景的惋惜,杜鹃的啼鸣使得梦境与现实交织,增加了忧伤的氛围。
- 怎消遣。人道愁与春归,春归愁未断:反复强调愁与春天的关系,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闲倚银屏,羞怕泪痕满:隐喻内心的脆弱与对外界的羞怯,暗示情感的细腻。
- 断肠沈水重熏,瑶琴闲理,奈依旧夜寒人远:通过音乐与孤独形成对比,表达深切的思念与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断肠沈水重熏”,形象生动地传达了心情的沉重。
- 拟人:杜鹃的啼鸣被赋予了催促的情感,增强了情境的代入感。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反映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生活无奈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瓣: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的瞬间。
- 杜鹃:常被视为哀伤的象征,与离别、思念相关。
- 银屏:象征隐秘的情感与脆弱的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欢快
- B. 哀伤与思念
- C. 自然的美好
- 正确答案:B
-
“春归愁未断”中的“春归”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结束
- B. 自然的循环
- C. 诗人的希望
- 正确答案:A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内心的孤独?
- A. 描写自然景色
- B. 通过音乐
- C. 对话
- 正确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描绘了类似的情感与春天的景象。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对过往的怀念。
诗词对比:
《春晓》 by 孟浩然:
- 主题相近,皆描绘春天的美好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但程垓的作品更显沉郁,而孟浩然则更显明快。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