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1 16:54:33

少年卖珠登主门,主家千金惜一身。

绿韝请罪见天子,尚得君王呼主人。

斗鸡走马长安道,豪杰驱来奉谈笑。

汉庭碌碌公与侯,畏祸忧诛先白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年卖珠登主门,主家千金惜一身。绿韝请罪见天子,尚得君王呼主人。斗鸡走马长安道,豪杰驱来奉谈笑。汉庭碌碌公与侯,畏祸忧诛先白头。

白话文翻译:

一个年轻的卖珠人来到贵族的门前,贵族家的千金非常珍惜自己的身份。他穿着绿色的袖套去向天子请罪,仍然得到君王的尊重和称呼。他在长安的街道上斗鸡走马,吸引了许多豪杰前来与他交谈笑语。汉朝的公侯们碌碌无为,因为害怕祸患和被诛杀而早早地白了头。

注释:

  • 少年卖珠:指年轻的商人或手工艺人。
  • 主家千金:指贵族家庭的女儿。
  • 绿韝:绿色的袖套,古代官员或贵族的服饰。
  • 请罪:向更高权威的人承认错误或请求宽恕。
  • 斗鸡走马:指在长安街头进行斗鸡和骑马的活动,象征着豪放不羁的生活方式。
  • 汉庭碌碌:指汉朝的官员们平庸无能。
  • 畏祸忧诛:害怕遭受祸害和被处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生活细节,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如贵族的傲慢、年轻人的豪放以及官员的懦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张耒观察到社会上的不同阶层和他们的生活态度后,有感而发创作的。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异和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卖珠人的豪放与贵族千金的矜持,以及汉朝官员的懦弱,展现了社会各阶层的不同面貌。诗中的“斗鸡走马长安道”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面,而“汉庭碌碌公与侯”则讽刺了那些只知保全自己的官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刻画,传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僚体制的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年卖珠登主门:年轻的卖珠人来到贵族的门前,暗示了他的社会地位较低。
  2. 主家千金惜一身:贵族家的千金非常珍惜自己的身份,显示出她的矜持和高傲。
  3. 绿韝请罪见天子:卖珠人穿着绿色的袖套去向天子请罪,表明他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勇气。
  4. 尚得君王呼主人:他仍然得到君王的尊重和称呼,说明他的行为得到了认可。
  5. 斗鸡走马长安道:在长安的街道上斗鸡走马,描绘了卖珠人的豪放不羁。
  6. 豪杰驱来奉谈笑:吸引了许多豪杰前来与他交谈笑语,显示了他的魅力和社交能力。
  7. 汉庭碌碌公与侯:汉朝的官员们平庸无能,反映了官僚体制的腐败。
  8. 畏祸忧诛先白头:因为害怕祸害和被处死而早早地白了头,揭示了官员们的懦弱和恐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年轻卖珠人与贵族千金的对比,以及官员们的懦弱与卖珠人的豪放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象征:“斗鸡走马”象征着自由和活力,“汉庭碌碌”象征着官僚体制的僵化和腐败。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僚体制的批判。它呼吁人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社会地位和恐惧所束缚。

意象分析:

  • 少年卖珠:象征着社会底层人民的勤劳和勇敢。
  • 主家千金:象征着贵族阶层的傲慢和保守。
  • 绿韝请罪:象征着对权威的尊重和对错误的承认。
  • 斗鸡走马:象征着自由和活力。
  • 汉庭碌碌:象征着官僚体制的僵化和腐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少年卖珠”指的是什么? A. 年轻的商人 B. 年轻的贵族 C. 年轻的官员 D. 年轻的农民

  2. “绿韝请罪”中的“绿韝”是什么意思? A. 绿色的衣服 B. 绿色的袖套 C. 绿色的帽子 D. 绿色的鞋子

  3. 诗中的“斗鸡走马”象征着什么? A. 贵族的生活 B. 官员的生活 C. 自由和活力 D. 勤劳和勇敢

  4. 诗中的“汉庭碌碌”讽刺了什么? A. 贵族的傲慢 B. 官员的懦弱 C. 农民的勤劳 D. 商人的勇敢

答案:1. A 2. B 3. C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比江南的繁华与北方的荒凉,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猎场上的豪放生活,与这首诗中的“斗鸡走马”有相似的意境。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少年行三首 其三》与王昌龄的《出塞》:两者都涉及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张耒的诗更多地关注社会阶层的对比,而王昌龄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边疆英雄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