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七日移病家居成五长句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5:13: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国穷冬犹未雪,木牙草色似春馀。
医教治嗽停朝饮,目为方眠废夜书。
众醉羞随人鼓舞,天知谁怕鬼揶揄。
久已率野由吾道,又信从来德不孤。
白话文翻译
在水的国度,深冬时节还未见雪,草木的颜色仿佛还停留在春天。
医生嘱咐我因咳嗽而停止早晨的饮酒,因为失眠而放弃了夜间的读书。
众人沉醉时,我羞于随波逐流,只有天知道我不怕鬼神的嘲笑。
我早已习惯于自然之道,又相信德行从来不会孤单。
注释
- 水国:指多水的地方,这里可能指作者居住的环境。
- 穷冬:深冬。
- 木牙草色:指草木的颜色。
- 春馀:春天的余韵。
- 医教治嗽停朝饮:医生建议因咳嗽而停止早晨的饮酒。
- 目为方眠废夜书:因为失眠而放弃了夜间的读书。
- 众醉羞随人鼓舞:在众人沉醉时,羞于随波逐流。
- 天知谁怕鬼揶揄:只有天知道我不怕鬼神的嘲笑。
- 久已率野由吾道:早已习惯于自然之道。
- 又信从来德不孤:又相信德行从来不会孤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病中家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和道德的坚守,以及对世俗的不随波逐流的态度。诗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坚守自我的人生哲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深冬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道德的坚守。诗中“水国穷冬犹未雪,木牙草色似春馀”描绘了深冬时节的景象,但草木的颜色却仿佛还停留在春天,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后几句则表达了作者在病中的生活状态和对世俗的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坚守自我、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国穷冬犹未雪:描绘了深冬时节的景象,但还未见雪,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 木牙草色似春馀:草木的颜色仿佛还停留在春天,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医教治嗽停朝饮:医生建议因咳嗽而停止早晨的饮酒,反映了作者病中的生活状态。
- 目为方眠废夜书:因为失眠而放弃了夜间的读书,进一步体现了作者病中的生活状态。
- 众醉羞随人鼓舞:在众人沉醉时,羞于随波逐流,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 天知谁怕鬼揶揄:只有天知道我不怕鬼神的嘲笑,体现了作者坚守自我、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
- 久已率野由吾道:早已习惯于自然之道,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道德的坚守。
- 又信从来德不孤:又相信德行从来不会孤单,体现了作者对道德的信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水国穷冬犹未雪”和“木牙草色似春馀”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拟人:“天知谁怕鬼揶揄”中的“天知”和“鬼揶揄”赋予了天和鬼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坚守自我、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以及对自然和道德的坚守。通过描绘深冬时节的景象和病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以及对道德的信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国:多水的地方,象征着自然和宁静。
- 穷冬:深冬,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 木牙草色:草木的颜色,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春馀:春天的余韵,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 医教治嗽停朝饮:医生建议因咳嗽而停止早晨的饮酒,象征着病中的生活状态。
- 目为方眠废夜书:因为失眠而放弃了夜间的读书,象征着病中的生活状态。
- 众醉羞随人鼓舞:在众人沉醉时,羞于随波逐流,象征着对世俗的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 天知谁怕鬼揶揄:只有天知道我不怕鬼神的嘲笑,象征着坚守自我、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
- 久已率野由吾道:早已习惯于自然之道,象征着对自然和道德的坚守。
- 又信从来德不孤:又相信德行从来不会孤单,象征着对道德的信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国穷冬犹未雪”中的“水国”指的是什么? A. 多水的地方 B. 水的国度 C. 水的故乡 D. 水的世界 答案:A
-
诗中“木牙草色似春馀”中的“春馀”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余韵 B. 春天的剩余 C. 春天的余晖 D. 春天的余温 答案:A
-
诗中“医教治嗽停朝饮”中的“朝饮”指的是什么? A. 早晨的饮酒 B. 朝代的饮酒 C. 朝拜的饮酒 D. 朝圣的饮酒 答案:A
-
诗中“目为方眠废夜书”中的“夜书”指的是什么? A. 夜间的读书 B. 夜间的书写 C. 夜间的书法 D. 夜间的书信 答案:A
-
诗中“众醉羞随人鼓舞”中的“众醉”指的是什么? A. 众人沉醉 B. 众人醉酒 C. 众人醉心 D. 众人醉梦 答案:A
-
诗中“天知谁怕鬼揶揄”中的“鬼揶揄”指的是什么? A. 鬼神的嘲笑 B. 鬼神的揶揄 C. 鬼神的嘲讽 D. 鬼神的嘲弄 答案:A
-
诗中“久已率野由吾道”中的“率野”指的是什么? A. 自然之道 B. 率性而为 C. 率真之道 D. 率直之道 答案:A
-
诗中“又信从来德不孤”中的“德不孤”指的是什么? A. 德行不会孤单 B. 德行不会孤独 C. 德行不会孤立 D. 德行不会孤寂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苏轼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与张耒的这首诗在情感上有一定的共鸣。
- 黄庭坚《寄黄几复》:表达了黄庭坚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与张耒的这首诗在主题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在情感上有所共鸣,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道德的坚守,以及对世俗的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 张耒的这首诗与黄庭坚的《寄黄几复》在主题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都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对张耒的诗风和创作背景有详细的介绍。
- 《宋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详细的介绍,对理解张耒的诗作有一定的帮助。
- 《张耒诗集》:收录了张耒的全部诗作,对深入研究张耒的诗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