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不欺室张魏公为王龟龄书也何子应赋诗》
时间: 2024-09-19 22:14: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不见开元名相张九龄,岁寒松柏森苍鳞。
胡尘澒洞言始末验,世间回首思忠臣。
堂堂魏公忠贯日,志欲平戎奖王室。
归来无地展经纶,余事文章挥健笔。
玉节朱轓两君子,不以交情变生死。
共将新句纪遗编,留与山林续诗史。
白话文翻译
你难道没有看到开元时期的名相张九龄吗?在寒冷的岁月里,松柏苍翠挺拔。
胡人的侵扰和动荡的局势,使人对忠臣的事迹感叹不已,回首往事,心中思念那些忠诚的臣子。
堂堂的魏公忠心耿耿,光辉照耀着日月,他志在平定边疆,奖赏王室。
可他归来后却无处施展才华,只能挥笔书写余事和文章。
玉节和朱轓这两位君子,即使友情深厚,也不会因生死而改变。
他们共同用新作的诗句记录遗编,留给山林以续写诗史。
注释
- 开元:指唐朝开元年间,张九龄是著名宰相。
- 岁寒松柏: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品格,常用来比喻忠臣。
- 胡尘:指外族侵扰的动乱。
- 魏公:指魏公张九龄,象征忠诚的公臣。
- 玉节朱轓:比喻两位高洁的君子,强调友情的坚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秬,字仲和,宋代人,致力于诗歌创作,作品多反映当时政治与人情的复杂关系,风格清新高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秬对张九龄的回忆与敬仰之中,借张九龄的忠诚与理想,表达自己对真理与忠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风云与个人理想的难以实现。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忠臣理想的向往。开篇以张九龄为引,强调了他在艰苦岁月中如松柏般坚韧的品质,展现了忠臣的风范。接着,诗人通过“胡尘澒洞”的句子,传达了对动乱的叹息,表明了政治环境对忠诚的臣子所带来的困境。魏公张九龄的志向虽高,但归来后却无地施展,反映了一个忠臣在政治失意中的无奈与悲凉。
结尾部分提到的“玉节朱轓”象征着两位君子的高尚情谊,表明了真正的友情不会因生死而改变。这种情感的坚韧是对忠诚的另一种诠释。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不见开元名相张九龄:引出主题,强调张九龄的卓越。
- 岁寒松柏森苍鳞:比喻张九龄的忠诚与坚韧。
- 胡尘澒洞言始末验:叹息外族侵扰,忠臣的遭遇艰难。
- 世间回首思忠臣:表达对忠臣的追忆与怀念。
- 堂堂魏公忠贯日:赞美魏公的忠诚与理想。
- 志欲平戎奖王室:表现其志向高远。
- 归来无地展经纶:反映归来后的无奈。
- 余事文章挥健笔:用文章抒发情感。
- 玉节朱轓两君子:象征高洁的友情。
- 不以交情变生死:强调友情的坚定。
- 共将新句纪遗编:共同留下诗句。
- 留与山林续诗史:希望留下历史的印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岁寒松柏”,形象生动。
- 对仗:如“玉节朱轓”,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强化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诗歌的核心思想在于对忠臣理想的追求,对历史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坚守,展现了作者对政治与人生的深刻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柏:象征坚韧不拔的忠臣。
- 胡尘:外族侵扰的象征。
- 魏公:代表忠诚与理想。
- 玉节朱轓:象征高洁的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九龄是哪个朝代的名相?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胡尘”指的是什么?
- A. 外族的侵扰
- B. 内部纷争
- C. 自然灾害
-
“堂堂魏公忠贯日”的意思是?
- A. 魏公的忠诚令人敬仰
- B. 魏公不畏困难
- C. 魏公的志向高远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秬 vs 杜甫:王秬的诗歌更侧重于忠诚与友情的表现,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失落。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