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崔主簿倬》
作者:韦应物 〔唐代〕
朗月分林霭,遥管动离声。
故欢良已阻,空宇澹无情。
窈窕云雁没,苍茫河汉横。
兰章不可答,冲襟徒自盈。
白话文翻译:
月光透过林间的薄雾,遥远的笛声飘荡在空中。
昔日的欢愉已被时光阻隔,空旷的宇宙显得如此冷漠。
细腻的云雁已经消失在天际,浩瀚的银河横亘在眼前。
即使兰亭的华章也无法回应,心中只剩下满腔的感慨。
注释:
字词注释:
- 朗月:明亮的月光。
- 林霭:树林中的雾气。
- 遥管:远处的乐器声。
- 动离声:离别的乐曲声。
- 故欢:昔日的欢乐。
- 澹无情:空旷而无情感。
- 窈窕:形容云雁的优雅。
- 河汉:指银河。
- 兰章:兰亭集序等美文。
典故解析:
- 兰亭:指的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象征着文人雅集的欢愉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号谦斋,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邃的哲理见长。他的诗多描写山水自然、抒发个人情感,是“风骨”诗人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韦应物任职于地方官时,因思念友人而作。诗中流露出对昔日欢聚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感慨,体现了唐代士人的情怀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诗歌鉴赏:
《答崔主簿倬》是一首充满感慨与哲理的诗作。韦应物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意境,表达了对友人崔主簿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用“朗月分林霭”描绘了一个清幽而宁静的夜晚,月光透过树林的薄雾,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紧接着,诗人提到“遥管动离声”,即使是远处的乐声也唤起了对离别的感伤。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用“故欢良已阻,空宇澹无情”表达了对往日欢乐的怀念与现实的孤寂,令人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孤独。随后,诗人以“窈窕云雁没,苍茫河汉横”描绘了云雁的消失和银河的浩渺,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无奈的分离。
最后一句“兰章不可答,冲襟徒自盈”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受到的不是对美文的回应,而是内心的孤寂与感慨。整首诗以优雅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韦应物独特的诗歌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朗月分林霭:描绘月光透过树林的情景,设置了清幽的背景。
- 遥管动离声:提起远处的笛声,暗示离别的情绪。
- 故欢良已阻:昔日的欢乐已经被时光所阻隔。
- 空宇澹无情:空旷的宇宙显得冷漠无情。
- 窈窕云雁没:云雁的消逝,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失去。
- 苍茫河汉横:银河的广阔,象征着遥不可及的距离。
- 兰章不可答:美文无法以言语回应内心的感受。
- 冲襟徒自盈:内心的感慨无法用语言表达,只有满腔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幽的月光与孤独的情感相结合,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讲究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如月、云、河汉)表现情感,形成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笛声、云雁、银河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日欢乐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朗月:象征着宁静与美好,亦可代表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离声: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引发对友人的怀念。
- 云雁:优雅而自由的鸟类,代表着美好事物的逝去。
- 河汉:浩瀚的银河,象征着遥远的距离与无尽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欢乐
B. 怀念与孤独
C. 愤怒
D. 喜悦 -
“兰章不可答”中“兰章”指的是什么?
A. 兰花
B. 兰亭集序
C. 兰州
D. 兰香 -
诗中提到的“遥管”意指什么?
A. 近处的乐器
B. 远处的笛声
C. 书信
D. 诗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通过月光抒发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王之涣)与《答崔主簿倬》均描绘自然景物,但前者更显豪情壮志,后者则显孤独愁苦。
- 对比两者,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在抒情时的多样化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