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居书情》

时间: 2025-01-11 17:01:30

世事日可见,身名良蹉跎。

尚瞻白云岭,聊作负薪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居书情
韦应物 〔唐代〕

世事日可见,身名良蹉跎。
尚瞻白云岭,聊作负薪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感到人生的名利逐渐失去,而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寄托。诗人抬头望向远方的白云岭,心中不由自主地吟唱起负薪的歌谣,寄托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逃避。

注释:

  • 世事日可见:世间的事情每天都能看见,暗指世事繁杂,令人烦恼。
  • 身名良蹉跎:个人的名声和身世都在流逝,形容人生的无常。
  • 尚瞻白云岭:尚且抬头眺望那白云覆盖的山岭,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聊作负薪歌:随意地唱起负薪的歌,隐喻生活的简单和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年-793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简斋,晚唐诗人,擅长写田园诗和山水诗,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韦应物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漠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体内心的冲突。

诗歌鉴赏:

《野居书情》是韦应物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对世事的感慨与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首句“世事日可见”直接指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复杂与繁琐,进一步通过“身名良蹉跎”来反映个人在世事中的迷茫与失落。诗人似乎在说,尽管世事不断变化,个人的名声和身份也在流逝,但他却选择从自然中寻找慰藉。

接下来的“尚瞻白云岭”则转向对自然的眺望,白云岭象征着清新、宁静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聊作负薪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世俗压力的逃避。诗中使用简单的语言却蕴含深厚的情感,展示了韦应物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世事日可见”:表达对日常生活的无奈和烦恼。
    • “身名良蹉跎”:揭示人生的无常与个人的失落感。
    • “尚瞻白云岭”:通过自然景象寄托理想与渴望。
    • “聊作负薪歌”:用歌声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
    • 对仗:上下句结构均衡,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世事的反思与对自然的向往,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白云岭:象征着高远、清新的理想境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负薪:隐喻朴素的生活,体现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世事日可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兴奋
    • B. 无奈
    • C. 快乐
  2. “白云岭”象征着什么?

    • A. 灰暗的世俗
    • B. 理想与宁静
    • C. 繁华的都市
  3. 诗人选择“聊作负薪歌”是为了表达:

    • A. 对金钱的渴望
    • B. 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C. 对名声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韦应物《野居书情》与王维《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韦应物更强调个人内心的挣扎,而王维则展现了一种和谐的田园生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