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其壁》

时间: 2025-01-10 22:42:51

颇觉参禅近有功,因空成色色成空。

色空静处如何说,且坐清凉境界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书其壁
辛弃疾

颇觉参禅近有功,
因空成色色成空。
色空静处如何说,
且坐清凉境界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的体悟,觉得修习禅宗有了一些成果。因为“空”与“色”之间的关系,色与空的本质相互转化。在寂静的状态中,究竟该如何去解释这些呢?不如在这个清凉的境界中静坐,享受当下的宁静。

注释:

  • 颇觉:相当觉得,表示一种感受或体验。
  • 参禅:指修习禅宗,进行禅宗的修行。
  • :在佛教中指的是物质、形象、现象。
  • :在佛教哲学中指的是事物的本质是空无的。
  • 静处:指安静的地方或状态。
  • 清凉境界:形容一种宁静、安详的状态。

典故解析:

这首诗涉及佛教哲学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该思想揭示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强调万物的本质是无常的,物质现象的背后是空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和诗人。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闻名,作品多描写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他人生的反思期。他经历了多次战争与政治波动,深感人生无常和世事的虚幻,于是常常寻求禅理的慰藉。

诗歌鉴赏:

《醉书其壁》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辛弃疾对禅宗的体悟与思考,展示了他在参禅过程中所获得的内心宁静。开篇的“颇觉参禅近有功”,不仅是对自己修行成果的自省,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接下来的“因空成色色成空”,则引入了佛教哲学中的核心思想,强调色与空的辩证关系,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邃而又神秘的哲学思考。而“色空静处如何说”,则不禁让人思考,面对这些深奥的道理,语言的表达是否显得苍白无力。最后一句“且坐清凉境界中”,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解脱,仿佛是在邀请读者一同体验这种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运用了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体现了辛弃疾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传达了他对禅宗的追求与体悟。在这短短的四句诗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引领读者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颇觉参禅近有功:表达了作者对参禅的体验和感悟,感觉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
    • 因空成色色成空:解释了色与空的相互转化,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
    • 色空静处如何说:流露出对语言表达的无奈,面对深奥的道理,言语显得不足。
    • 且坐清凉境界中:最终回归宁静,强调一种内心的解脱与安宁。
  •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尤其在“色”和“空”的对比中,展示了哲理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生的虚幻与禅理的真实,呼唤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和。

意象分析:

  • “色”:象征物质与现象,代表着纷扰的世俗生活。
  • “空”:象征空灵与解脱,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清凉境界”:象征理想的心灵状态,表现出超越世俗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色”与“空”分别代表什么? A. 物质与精神
    B. 幸福与痛苦
    C. 美与丑
    D. 正义与邪恶

  2. 辛弃疾在本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爱情的渴望
    C. 对政治的愤怒
    D. 对财富的追求

  3.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A. 追求金钱
    B. 探讨人生的虚幻与禅理的真实
    C. 赞美自然的美丽
    D. 颂扬英雄的壮举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醉书其壁》:两者都体现出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但《庐山谣》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而《醉书其壁》则更注重哲理的探讨。
  • 《静夜思》与《醉书其壁》:两者都是对内心情感的反思,但《静夜思》更偏向于思乡情怀,而《醉书其壁》则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探讨。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选》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