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雨昼连夜,春江冷欲冰。
清愁殊浩荡,莫景剧飞腾。
身是归休客,心如入定僧。
西园曾到不,要学仲舒能。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雨昼夜不停地洒落,春江水冷得像要结冰。
心中的忧愁浩荡如潮,仿佛没有尽头,景象也随之飞扬腾跃。
我身为归隐的客人,心情却如同入定的僧人。
曾经去过西园,但我希望能像仲舒那样有所成就。
注释:
- 春雨:春天的雨水,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昼连夜:白天和夜晚都下雨,表现出春雨的绵绵不绝。
- 清愁:清晰而深重的忧愁。
- 莫景:没有特定的景象,泛指环境的变化。
- 归休客:指归隐的旅人。
- 入定僧:指心境平静的僧人,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心态。
- 仲舒:指汉代的学者司马相如,强调学习和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和抗金将领。他的词风豪放,情感激烈,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辛弃疾晚年,时值国家动荡,个人志向与现实矛盾。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辛弃疾在《第四子学春秋发愤不辍书以勉之》中,运用春雨与春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忧愁的氛围。开篇以“春雨昼连夜,春江冷欲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同时也暗示着内心的寒冷与孤寂。接着“清愁殊浩荡,莫景剧飞腾”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虽然外有春日的美景,心中却波澜起伏,仿佛无尽的忧愁在心中涌动。
通过“身是归休客,心如入定僧”,辛弃疾将自己比作归隐的客人,虽然身处安静之境,但内心却难以平静,表现出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最后一句“要学仲舒能”则点明了诗人希望像仲舒那样有成就的愿望,既是对自己未来的期许,也是对自己不懈努力的鼓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高尚的追求与坚韧的精神。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雨昼连夜:春天的雨水昼夜不停,象征着生命的滋润。
- 春江冷欲冰:春江水冷得像要结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寒冷与孤独。
- 清愁殊浩荡:心中的忧愁浩荡如潮,表达了诗人心境的复杂。
- 莫景剧飞腾:外界景象的变化与内心情感的波动形成对比。
- 身是归休客:自比归隐的旅人,反映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心如入定僧:内心宁静如同入定的僧人,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 西园曾到不:提到曾经去过的西园,带有怀旧之情。
- 要学仲舒能:希望能够像仲舒那样有所成就,展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春雨昼连夜,春江冷欲冰”,展现出匀称的韵律美。
- 比喻:将心情比作“入定僧”,使情感更具深度。
- 排比:整首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情感的层层递进。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象分析:
- 春雨:新生与希望的象征,暗示着生命的滋润。
- 春江:流动的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清愁:忧愁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仲舒:理想与追求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对成就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江”象征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人生的快乐
- C. 国家与民族
-
“身是归休客”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 A.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B. 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 C. 对朋友的思念
-
诗中提到的“仲舒”指的是?
- A. 诗人自己
- B. 汉代的学者司马相如
- C. 一位隐士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现了忧愁与理想的主题。
- 李清照的《如梦令》:反映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恶》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为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但辛弃疾更显豪放,而李清照则更为细腻、柔婉。两者在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