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叶观文送杏花》
时间: 2025-02-04 15:27: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叶观文送杏花
作者:李弥逊
春风不与寒威争,
轻雷自转惊群萌。
纷纷桃李厌开谢,
杏萼一吐增双明。
吾侪小人不敢触,
瞳送夜合浮香倾。
平明七字为题品,
蛮触不战收降兵。
哦诗正喜涵清冰,
攀条已恨飞红英。
爱花不惟爱诗苦,
世上馀物俱无情。
史君唤客有高致,
半道未许杯盘成。
异篮日月走台皁,不用二子邀门生。
长檠照席语倾座,一笑转我苍颜頳。
更穷山水访禅寂,欲去政恐讥兼并。
白话文翻译
春风与寒冷的威势不争高低,轻微的雷声自然而出,惊动了万物的萌芽。纷纷的桃李花在盛开与凋谢之间已感到厌倦,而杏花的花萼一吐,便增添了双重的明亮。我们这些小人不敢轻易触碰,夜合花的香气在我的瞳孔中倾泻而出。平明的七个字是我为你所题的品评,蛮族的触发不需战争便可以降服。哦,我写诗正如喜爱清冰,攀爬着枝条,已因飞舞的红花而感到遗憾。爱花不仅仅是爱诗的苦恼,世间其他的事物都是无情的。史君邀请朋友有高雅的情趣,但半路上却未曾允许酒杯与盘子成行。不同的篮子里装着日月,何必再邀请那两位门生。长长的檀板在席上照亮,话语倾洒而出,我的一笑使苍老的面容焕发。更想去山水间寻访禅意的宁静,实在是想去政界却恐怕被讥讽和兼并。
注释
- 寒威:指寒冷的气候或天气。
- 轻雷:轻微的雷声,象征春天的来临。
- 杏萼:杏花的花萼,此处以“吐”形容花的绽放。
- 瞳:指眼睛,象征眼中的美丽景象。
- 夜合:夜合花,夜间开放的花,暗示香气浓郁。
- 蛮触:指蛮族的侵扰,这里隐喻不需战争便可平息纷争。
- 苍颜頳:苍老而颓废的面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子贞,号蓉亭,擅长诗词,尤其以咏物诗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日的杏花盛开之际,李弥逊在此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花卉的赞美,反映了他对生命和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歌鉴赏
《次韵叶观文送杏花》是李弥逊在春天杏花盛开之际所作,诗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对生命的热爱。诗人在开篇以“春风不与寒威争”表达了春天的温暖逐渐驱散寒冷的气势,展现出春的生机。接着,诗人描绘了桃李花的绽放与凋谢,杏花的盛开则显得尤为鲜亮。杏花的“增双明”不仅指花色的鲜艳,也象征着春天的复苏与生机。
诗中提到的“吾侪小人不敢触”,透出一种谦卑与自省,诗人意识到自身的渺小,而更倾向于欣赏自然的美。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诗歌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尤其是“爱花不惟爱诗苦”,揭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韵律和谐,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事的无奈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风不与寒威争:春风温暖而不与寒冷争斗,暗示春天的到来。
- 轻雷自转惊群萌:轻微的雷声让万物苏醒,象征春天的生机。
- 纷纷桃李厌开谢:桃李花在开与谢之间感到厌倦,表达了花卉的多姿多彩。
- 杏萼一吐增双明:杏花的花萼吐出,增添了春天的明亮与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春风与寒威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温暖。
- 拟人:将桃李花形象化,表现出它们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美春天和自然之美,表达对生命与美好事物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世事无常和自身无奈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春风:象征温暖与生机,代表春天的来临。
- 杏花:象征美丽与生命的活力,代表着春天的希望。
- 桃李:象征繁华与美好,透露出诗人对美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轻雷”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暴风雨
- C. 冬天的寒冷
-
诗人对杏花的态度是?
- A. 厌倦
- B. 赞美
- C. 疏远
-
“爱花不惟爱诗苦”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 B. 对美好的追求与苦恼
- C. 对诗歌的无所谓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桃花源记》:陶渊明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思乡之情,但侧重点不同,更加个人化。
- 《早春呈水部张十员外》:王维在描绘春天时,更加强调自然与心境的融合,情感更为内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