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翁行》
时间: 2025-01-27 04:39:31意思解释
里翁行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原文展示:
里翁无人支缓急,天雨墙坏百忧集。
卖衣雇人筑得墙,不虑偷儿披户入。
夜寒干陬不经过,偷儿若来知奈何。
君不见巴丘古城如培塿,鲁肃当年万人守。
白话文翻译:
村里的老人无人帮助他度过困境,天降大雨,墙壁损坏,忧虑百般汇聚。
他卖掉衣物雇人修筑墙壁,却不想小偷会趁机入户。
夜晚寒冷,干燥的角落无人经过,小偷要是来了该怎么办呢?
你难道没看到巴丘古城像土堆一样,鲁肃当年有万众守卫?
注释:
字词注释:
- 里翁: 村里的老人。
- 缓急: 形势的紧急与缓慢,指困境。
- 天雨: 天降大雨。
- 墙坏: 墙体损坏。
- 百忧集: 形容忧虑众多。
- 卖衣: 出售衣物以筹资。
- 雇人: 雇佣工人。
- 偷儿: 小偷。
- 披户: 破门而入。
- 奈何: 如何、怎么办。
典故解析:
- 巴丘古城: 古城池,鲁肃守城的典故,强调防守的重要性和历史的教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君复,号青山,南宋诗人,出身名门,后世称其诗风清新高雅。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战乱时期,民众生活困苦,作者通过描绘村中老人的无助与社会的不安,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里翁行》通过对村里老人的描绘,展现了在自然灾害与社会动荡交织下,个体的脆弱与无奈。诗中“天雨墙坏”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写照,更是社会动乱下,民众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卖衣雇人筑得墙”的细节,呈现了老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牺牲。小偷的出现,则是对社会治安问题的隐喻,暗示在困境中即使有再多的努力,也难以抵挡外界的威胁。诗的最后两句提到的巴丘古城,既是历史的反思,也是对当下无力感的呼应,鲁肃之所以能守城,反映出集体力量的重要性,而如今的老人则是孤立无援。整首诗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里翁无人支缓急: 村中老人无援,处境艰难。
- 天雨墙坏百忧集: 突如其来的大雨使墙体损坏,忧虑随之而来。
- 卖衣雇人筑得墙: 为了修补墙壁,老人不得不卖掉衣物雇人。
- 不虑偷儿披户入: 但他未曾考虑到小偷可能趁机而入。
- 夜寒干陬不经过: 寒冷的夜晚,无人经过干燥的角落。
- 偷儿若来知奈何: 但若小偷真的来了,他又该如何应对?
- 君不见巴丘古城如培塿: 你看古老的巴丘城如同土堆一般。
- 鲁肃当年万人守: 鲁肃当年能守住城池,依靠的是众人的力量。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对比古城的防守与现在的无助,反映出社会的变化。
- 比喻: “巴丘古城如培塿”,形象地描绘了城池的荒凉与历史的苍凉。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在自然灾害与社会动荡双重压力下,个体的脆弱与无奈,强调了团结与防御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里翁: 代表无助与孤独。
- 天雨: 象征外部环境的恶劣。
- 偷儿: 代表社会的不安与危险。
- 巴丘古城: 历史的象征,强调防守的必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里翁无人支缓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无奈
- B. 快乐
- C. 愤怒
- D. 安宁
-
“天雨墙坏”中的“墙坏”指的是什么?
- A. 建筑损坏
- B. 人心涣散
- C. 经济崩溃
- D. 社会动荡
-
诗中提到的“巴丘古城”象征了什么?
- A. 繁荣的城市
- B. 历史的教训
- C. 自然之灾
- D.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虽然两首诗同样反映了社会动荡和民生苦难,但杜甫的诗中更多的是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而陈与义则更侧重于个人在社会动荡中的脆弱和无助。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