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绝句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野鸭飞无数,桃花湿满枝。
竹舆鸣细雨,山客有新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自然景象,成群的野鸭在空中飞翔,桃花沾湿了树枝。细雨中,竹制的轿子发出轻柔的声响,山中访客写下了新的诗篇。
注释:
- 野鸭:指一种常见的水鸟,象征生机与自然。
- 桃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美丽和生命。
- 湿满枝:形容桃花上的雨水,传达出春雨滋润万物的意象。
- 竹舆:竹制的轿子,古代出行工具,代表山中清幽的生活。
- 鸣细雨:细雨中的声音,传达出宁静的氛围。
- 山客:山中游客,代表追求诗意生活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季常,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诗歌和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是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时节。诗人在山中游览时,感受到春雨带来的生机,触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绝句》以简练的语言构建了一个生动的春日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诗歌创作的追求。首句“野鸭飞无数”通过描绘成群的野鸭,展示了自然界的活力与自由,似乎在告诉我们生命的丰富和多样。接着“桃花湿满枝”则将视线转向春天的花卉,桃花是春天的代表,湿润的树枝不仅表现了细雨的滋润,也暗示着生命的蓬勃生长。
后两句“竹舆鸣细雨,山客有新诗”将场景从自然的描绘中引向人文情怀。竹舆在细雨中发出声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山中生活的惬意。而“山客有新诗”则引出了诗人的自我体验,暗示他在这优美的环境中得到了创作的灵感,继续传承诗歌的传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清新的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诗歌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闲适与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野鸭飞无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暗示着自然的繁荣。
- 第二句:“桃花湿满枝”,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雨水滋润桃花的美丽景象。
- 第三句:“竹舆鸣细雨”,通过声音的描写增加了诗的韵律感,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 第四句:“山客有新诗”,突出了诗人创作的灵感来源,表现出文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表达。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均为对仗工整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的“野鸭”、“桃花”、“竹舆”、“细雨”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春日的美丽画面,富有生机与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诗歌创作的情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自然中汲取灵感的美好体验。
意象分析:
- 野鸭:象征活力与自由,表现春天的生机。
- 桃花:春天的象征,暗示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竹舆:代表文人雅士的生活,体现了对清幽环境的追求。
- 细雨:象征滋润与生机,增强了诗的氛围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类是什么?
- A. 燕子
- B. 野鸭
- C. 麻雀
-
诗中的“桃花湿满枝”表现了什么意象?
- A. 暴雨
- B. 春天的生机
- C. 枯萎的树木
-
“竹舆鸣细雨”中的“鸣”字在这里表示什么?
- A. 鸟鸣
- B. 轿子的声音
- C. 风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比较《绝句》与王维的《山中杂诗》,两者均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生命的感悟。王维的作品强调了山水的静谧与哲思,而陈与义则更加注重春日生机与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汇编与分析。
- 《中国古诗词鉴赏》——介绍古诗词的技巧和风格。
-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