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逍遥》

时间: 2025-01-27 04:00:03

昔种良因,今生福地。

虚空感、上真加卫。

开坛阐化,垂恩普济。

凡一月、于中建成三会。

至日相呼,临时莫避。

乘斋且、散心游戏。

家中不足,眉头长系。

也则是、浮生过了一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恣逍遥
丘处机 〔元代〕

昔种良因,今生福地。
虚空感上真加卫。
开坛阐化,垂恩普济。
凡一月于中建成三会。
至日相呼,临时莫避。
乘斋且散心游戏。
家中不足,眉头长系。
也则是浮生过了一世。


白话文翻译:

曾经种下的善因,如今结出了福地。
在虚空中感受到上天的真诚加护。
开坛讲道,普施恩惠给世人。
每月中都会建立三次法会。
在法会之日,大家相约而来,不要躲避。
在斋戒之余,放松心情去游戏。
家中不足,眉头却长时间紧锁。
这也正是浮生,转眼已过了一世。


注释:

字词注释:

  • 良因:善良的因缘,指过去所做的好事。
  • 福地:福气汇聚之地,指有福气的生活环境。
  • 虚空:无形无相的状态,指内心的宁静。
  • 加卫:加以保护和庇佑。
  • 开坛阐化:开设坛场讲解教义。
  • 三会:指佛教或道教中的法会。
  • 乘斋:指斋戒期间。
  • 游戏:指放松心情的活动。

典故解析:

  • 三会:在道教文化中,法会是修行、祈福的重要方式。
  • 浮生:代表人生短暂,强调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处机(1148-1227),元代道士,著名的道教领袖,思想家。他在道教的传播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倡导清修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借助道教的理念,表达对浮生的感慨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恣逍遥》是一首以道教思想为核心的诗作,丘处机通过对过去因缘与现世福地的反思,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诗中的“昔种良因,今生福地”,表明了因果法则的存在,强调了个人行为对未来的影响。接着,诗人提到“虚空感上真加卫”,表现出一种对宇宙和上天的感悟,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诗中提到的“开坛阐化,垂恩普济”,不仅反映了道教的教义传播,也表达了对人类普遍福祉的关心。随着每月法会的举行,诗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相聚是重要的,强调了共同修行的意义。

然而,诗的最后几句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对生活的反思,“家中不足,眉头长系”展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对生活的不满。整体而言,这首诗在道教的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与逍遥的渴望,却又无可避免地面临生活的重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种良因,今生福地”:指出因果关系,强调善行的收获。
  • “虚空感上真加卫”:灵性与宇宙的联系,感受到的庇护。
  • “开坛阐化,垂恩普济”:讲授道理,普惠众生的意图。
  • “凡一月于中建成三会”:定期的宗教活动,强调群体意识。
  • “至日相呼,临时莫避”:提倡相互之间的联系,不要逃避。
  • “乘斋且散心游戏”:在斋戒期间也要放松心情。
  • “家中不足,眉头长系”:生活中的压力与烦恼。
  • “也则是浮生过了一世”:感叹人生短暂,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昔种…今生”、“开坛…普济”,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如“浮生”暗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强调因果法则与内心的宁静,同时也反映了生活中的困扰与对逍遥自在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良因:象征着善行与美德。
  • 福地:表示幸福与安宁的生活状态。
  • 虚空: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法会:体现道教的宗教活动与信仰。
  • 浮生:象征人生的无常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良因”指的是什么? A. 善行的结果
    B. 不好的行为
    C. 日常生活
    D. 任何事情

  2. “虚空感上真加卫”中的“虚空”代表什么? A. 现实的纷扰
    B. 内心的宁静
    C. 物质的追求
    D. 社会的压力

  3. 诗中提到的“三会”是指什么? A. 三个朋友
    B. 三次法会
    C. 三种生活
    D. 三个节日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丘处机的《恣逍遥》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体现了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但丘处机更强调道教的哲学,而王之涣则关注于人对自然的欣赏与向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诗词》
  • 《丘处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