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时间: 2025-01-27 03:47: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智慧男儿,速悟尘劳,勿将性疲。
但此身彼物,皆名幼化,多虚少实,不可追随。
万种缠绵,千般汨没,荏苒光阴老却伊。
争如向,太玄真教法,讨论希夷。
乾坤荡荡无依。似一片闲云出世奇。
悟性宗合道,恩山易挫,神舟得岸,苦海难迷。
行满功成,仙游羽化,物外何如土底归。
无佗事,要升天入地,俱在心为。
白话文翻译:
男儿应当迅速领悟世间的劳苦,不要让自己的心性疲惫。
这身体和外物,皆是幼稚的变化,虚无的多而真实的少,无法追随。
种种情感缠绵,千般波折,时光流逝让人苍老。
不如向往那高深的教法,讨论那微妙的道理。
天地广阔无依无靠,仿佛一片悠然的云,超然世外。
智慧和道理相结合,恩惠如山容易被打击,神舟抵达岸边,苦海却难以迷失。
行完功成,得以仙游羽化,物外何如与土底归?
没有其他事情,只要心中有志,便可升天入地。
注释:
- 速悟:迅速理解。
- 尘劳:世俗的辛劳。
- 幼化:指事物的变化和不成熟。
- 缠绵:情感纠缠。
- 荏苒:形容时间的流逝。
- 太玄真教法:指高深的道理和教义。
- 神舟得岸:指人们得以安定或成功。
- 仙游羽化:指修炼成仙,超脱物质世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丘处机(1148年-1227年),元代道教士,著名的道教宗师,倡导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他的作品常反映道教思想,强调内心的修炼与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们生活困苦之时,丘处机通过此诗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道教理念的推崇,提倡人们应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诗歌鉴赏:
丘处机的《沁园春》通过对人生的哲理探讨,展现了一种超脱的智慧和对道教思想的深入理解。诗中以“智慧男儿”开篇,鼓励人们迅速领悟生活中的尘劳,提醒我们不要被外界的纷扰所困扰。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强调了内心修炼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万种缠绵,千般汨没”,生动描绘了人生的复杂与无奈,随之而来的“荏苒光阴”则使得这种感受更加深刻。作者在此呼唤人们要向往“太玄真教法”,即追求更高的智慧与真理,以获得内心的宁静。
“乾坤荡荡无依”一句,展现了天地的辽阔与人心的孤独,似乎在提醒我们,真正的依靠在于内心的智慧与道理,而非外物的追逐。最后一句“无佗事,要升天入地,俱在心为”,则强调了心灵的力量,告诫我们一切皆在心中,心中有道,便可超越一切。
整首诗以哲理的深邃、情感的真诚及道教思想的独特视角,构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智慧男儿,速悟尘劳:劝勉男性迅速领悟世间的辛劳。
- 勿将性疲:不要让自己的心性疲惫。
- 但此身彼物,皆名幼化:身体和外物都是幼稚的变化。
- 多虚少实,不可追随:虚无的多而真实的少,不值得追逐。
- 万种缠绵,千般汨没:形容人生的复杂情感与困扰。
- 荏苒光阴老却伊:时间流逝使人变老。
- 争如向,太玄真教法,讨论希夷:不如向往高深的道理,探讨微妙的教义。
- 乾坤荡荡无依:天地广阔却无依无靠。
- 似一片闲云出世奇:如同一片超然的云,脱离世俗。
- 悟性宗合道:智慧与道理相结合。
- 恩山易挫,神舟得岸,苦海难迷:恩惠易被打击,成功却难以迷失。
- 行满功成,仙游羽化:完成事业后,得以修炼成仙。
- 物外何如土底归:超脱于物质,回归本真。
- 无佗事,要升天入地,俱在心为:没有其他事情,心中有志,便可升天入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缠绵”和“汨没”,形象地表现出人生的复杂。
- 对仗:如“升天入地”,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 拟人:将时间拟人化,赋予其流逝的特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强调内心的智慧和道理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劳:象征世俗的繁琐与辛苦。
- 幼化:代表事物的无常与变化。
- 缠绵:表达情感的复杂性。
- 太玄真教法:象征高深的道理与智慧。
- 仙游羽化:代表超脱与成仙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丘处机的《沁园春》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追求名利
B. 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智慧
C. 描述自然风光 -
“万种缠绵,千般汨没”中的“缠绵”指的是什么? A. 亲情
B. 情感的复杂与纠缠
C. 友谊 -
诗中提到的“太玄真教法”指的是什么? A. 世俗的法律
B. 高深的道理与教义
C. 传统的道德规范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 《登高》(杜甫):抒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沁园春》与《登高》:两者均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但《沁园春》更强调内心的智慧与超脱,而《登高》则更关注社会的苦难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 《道教文化与丘处机的思想》
- 《元代诗人的创作与社会背景》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