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学士重阳雪中见招不赴前后十六首》

时间: 2025-01-27 04:27:57

咫尺书来弗获陈,深虞璺鼓祃於神。

行人久执缘何罪,凡伯还归为弗宾。

聘鲁未能希季札,奔齐安敢效先辛。

或行或止关天命,岂是臧仓沮子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学士重阳雪中见招不赴前后十六首
作者: 洪皓

咫尺书来弗获陈,深虞璺鼓祃於神。
行人久执缘何罪,凡伯还归为弗宾。
聘鲁未能希季札,奔齐安敢效先辛。
或行或止关天命,岂是臧仓沮子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能相见的失落和对命运的感慨。即使相隔不远,书信却无法传达深情,内心对神灵的担忧也显露无遗。行人执着于某种缘分,这样的坚持是否有错?像范仲淹那样的贤士,归来时也不再被重视。即使在鲁国的聘请,也无法像季札那样受到重用;即便奔赴齐国,也不敢追随先贤辛弃疾。无论是选择前行还是停留,最终都在于天命,难道像臧仓那样的沮丧和不幸的春天就能改变这一切?

注释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字面意思是“一寸的距离”。
  • 弗获陈:意为“未能见面”。
  • 深虞:指内心深处的忧虑。
  • 璺鼓祃於神:璺,音“wèn”,指细微的忧虑;祃,音“shū”,指祭祀时的乐器。
  • 行人久执:行人指的是远行的人,执是坚持的意思。
  • 凡伯:指的是范仲淹,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 季札:春秋时期的名士,以礼贤下士著称。
  • 臧仓沮子春:臧仓沮,指的是臧否不明而心怀不满的人,春天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洪皓,宋代诗人,字子华,号澄江。他以诗文见长,尤其擅长写景抒怀,常在诗中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正值雪天,诗人把自然景象与自身情感结合,反映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洪皓的这首《次韵学士重阳雪中见招不赴前后十六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开头的“咫尺书来弗获陈”道出了人与人之间即使相隔不远,心灵的距离却可能遥不可及,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失落。接着,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对名士命运的感慨,深刻反映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哲思,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咫尺书来弗获陈:尽管书信传来,却无法见面,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
  2. 深虞璺鼓祃於神:内心的忧虑如同祭祀的乐器,隐含着对命运和神灵的忧虑。
  3. 行人久执缘何罪:对行人执着于某种缘分的反思,质疑这种坚持是否有错。
  4. 凡伯还归为弗宾:提及范仲淹的归来,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暗示对现实的不满。
  5. 聘鲁未能希季札:即使得到鲁国的聘请,也无望像季札那样被重用。
  6. 奔齐安敢效先辛:即使奔赴齐国,也不敢效仿历史上的先贤辛弃疾。
  7. 或行或止关天命:选择前行或停留,最终都在于命运的安排。
  8. 岂是臧仓沮子春:感慨人生如同春天的生机,却常被不幸所困扰。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比喻,反映出诗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际关系的深思,反映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感慨。

意象分析

  • 书信: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象征寒冷与孤独,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历史人物:如范仲淹、季札等,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咫尺”意味着什么? A. 近距离
    B. 远距离
    C. 不明距离
    D. 难以接触

  2. 诗中哪个历史人物被提及为未能得到重用的例子? A. 孟子
    B. 孙子
    C. 范仲淹
    D. 辛弃疾

  3.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失落
    C. 愤怒
    D. 期待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尤其是在面对自然和个人命运时的无奈。
  • 《秋夕》: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洪皓的诗中冬雪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但同样展现了个人情感的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洪皓的相关文集与研究论文